嘉兴共青团 | 嘉兴少先队 | 嘉兴青联 | 嘉兴青少年 | 嘉兴志愿者 | 嘉兴青企协
网站首页 教育资讯 人在职场 心灵花园 嘉兴人文 好书推荐 音乐空间 游戏乐园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心灵花园
从心理学角度解读“末日心理”
加入时间:2012/12/19 11:37:46  点击:13074
     在玛雅预言中, 12月21日是世界末日,那天地球陷入一片黑暗。人们为了求生只好提前造好诺亚方舟,逃离即将毁灭的地球。自从2009年的美国灾难电影《2012》以来,人们对于“世界末日”之说一直津津乐道,甚至网络上一名叫“末日姐”的女白领辞掉优越的工作,到山野中打造属于自己的诺亚方舟。姑且不论这是否为炒作,但随着所谓的“末日”的临近,人们更加是乐此不疲,而一些心理素质较脆弱的人竟也为此忧心忡忡,到底是为何呢?下面我们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读时下所谓的“末日心理”:

  首先,认知一致性的需要。

  在一般情况下,人们都有维持自己的观点或认知一致性的需要,以保持心理平衡。如果人们的认知出现了前后不一致时,也就是出现了所谓的认知上的失调,这时人的心理会出现紊乱或不安,他就会力求通过重新组织或改变自己的观点,以达到新的认知上的平衡。除了玛雅预言之外,还有古印度人、藏人等都预言2012年会是世界末日,不少人为了保持自己认知的一致性,便对于末日说深信不疑。

  其次,源自于死亡本能的需要。

  死亡本能又被称为毁坏冲动,这是一种要摧毁秩序、回到前生命状态的冲动。“死亡本能”按照弗洛伊德的学说主张,这种学说认为每个人的身上有一种趋向毁灭和侵略的本能。而这冲动起初是朝着我们自己本身而发的。弗洛伊德认为这个死亡的本能设法要使个人走向死亡,因为那里才有真正的平静,个人才有希望完全解除紧张和挣扎。

  还有,源自对于痛苦的回避心理。

  人们通常喜欢看到痛苦发生在别人身上,哪怕自己也会遭遇灾难。另外,由于所谓的“世界末日”灾难具有普遍性,自身的痛苦放到全世界的层面,就会变得微乎其微了。不过毕竟这种灾难是会伤及自身,个体由此而产生的逃避倾向,也会产生一些恐惧情绪。

  最后,就是社会心理学的从众心理。

  从众心理即指个人受到外界人群行为的影响,而在自己的知觉、判断、认识上表现出符合于公众舆论或多数人的行为方式。在社会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人们或多或少会受到大众传媒的导向,对于末日说就会遵循社会大众的普遍观念。

  其实,“末日心理”也反映了许多人面对灾难时的一种消极心态,自然灾害如此,生活挫折也如此,盲目的恐惧、逃避心理并不能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平静的接纳周围的环境,理性的对待,尽我们自身的努力做自己能做的。在时下的社会,或许所谓的“末日心理”能给许多人一种危机感,思考生命的厚重而又短暂。活在当下,珍惜现在的生活!


上一条:巧用食物掌控情绪:全谷类抗抑郁
下一条:上班族常常迟到或是心理强迫症

· 如果你感到悲观失望,请看这本书
· 周晓枫:在写作中我逐渐走向勇敢
· 上层一果之甘,下层万里之苦
· 《黄文秀扶贫日记》:心中永远亮着一盏灯
· 边芹:《谁在导演世界》
·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 关于我们
Copyright © 2023 nhyouth.gov.cn. All rights reserved by 共青团嘉兴市委 浙ICP备11060435号-1
联系电话:0573-82521881 地址:嘉兴市行政中心综合楼四楼
嘉兴市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促进中心 推荐 嘉兴经信电子商务技术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
今日访问:30369 总访问量:79168561

浙公网安备 3304020200030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