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一只名叫救赎的风筝

发布:2010/5/21 16:23:52   点击:7088
      学英语时有看到一句习语,翻译成中文便是"懦弱者残忍"。当时很是不理解这句话的含义,直至读完卡勒德·胡赛尼所写的《追风筝的人》,才真正了解其中的寓意。

      故事的起源在阿富汗的喀布尔。主人公阿米尔是个富家少爷,12岁那年,阿米尔和仆人的儿子哈桑参加了阿富汗传统的斗风筝比赛。阿米尔将对手通通打败,然而要赢得最终的胜利,还必须追到被他最后割断的风筝。哈桑是当地最出色的追风筝高手,他替阿米尔去追,承诺阿米尔一定追到。然而,风筝追到了,哈桑却惨遭横祸。阿米尔目睹一切,性格软弱的他却选择了袖手旁观,并再次错误地选择了逼哈桑离开家门。

      随后,苏联入侵阿富汗,阿米尔和他父亲亡命出逃,离乡背井地到了美国,开始了他的新生活。然而,多年后,一个来自巴基斯坦的电话却把阿米尔从貌似平静的异国生活中拉出来,真相、责任、赎罪,让阿米尔重回阔别多年、满目疮痍的阿富汗,寻找哈桑的孩子,最后阿米尔选择了自己独特的赎罪方式。

     "懦弱者残忍"的情节出现在小说前半截的斗风筝比赛之后,哈桑追到风筝后被一群小混混侮辱强暴,阿米尔目睹了全过程却一直沉默,因为害怕哈桑会将此事告诉父亲,他甚至污蔑哈桑窃取家中的财物企图让哈桑远离自己的生命。

      阿米尔的父亲训诲阿米尔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最邪恶的行为莫过于偷窃。如果你杀了一个人,就是偷走了一条生命。如果你撒谎,就是偷走其它人知道真相的权利。如果你欺骗,就是偷走拥有公正的权利。"

      阿米尔的懦弱,偷走了自己的善良,偷走了哈桑本可以拥有平凡但幸福的生活,也偷走了自己此后几十年内心的安宁。

     孩提时代幼稚、纯真而残忍的邪恶让哈桑在阿富汗继续暗无天日的人生,也让远在美国的阿米尔承受着回忆的谴责,历练灵魂深处的痛苦。

      阿富汗的传统风筝,线上会涂有许多锋利的玻璃屑,尽管在斗风筝的过程中会予以对手重创。但在追风筝的过程中,追逐者要付出双手鲜血淋漓的代价才能收获到胜利的果实,害怕痛苦的观望,只会给追逐者带来无尽的遗憾。

      在阿富汗破碎的种族战乱场景中,人性的灰暗令人窒息?阿米尔面对自己的懦弱,终于下定决心追逐那只叫做"救赎"的风筝。路途艰难漫长,但飞扬在沉寂天空的风筝,终究为小说涂抹上明亮的色泽。

      爱和谴责是人性是觉醒是面对是感动……

      作者清淡的笔触之下,饱满内敛的人物个性,在沈静中透露的忧伤。在一场叹为观止的交错倒叙的文字结构中,从容精湛的文笔,仿佛让时光在瞬间如光影交错,回顾着漫长曲折的人生道路,往事历历在目,然而人事已非。回不去的童年,填补不了的心灵裂缝。

      也许每个人生命里都有一只想要挽回的"风筝",谁没有令自己痛悔的事?谁能保证自己的心灵永在阳光的照耀下?但重回那个被时光深埋的地点,重新面对心灵的拷问,不是每个人都有的勇气。当阿米尔舍命从暴政下救走哈桑的独子、自己的侄儿索拉博时,他终于追到了自己遗失已久的风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