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区各级共青团组织突出工作重点,狠抓关键环节,不断增强基层团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创造力,扎实在“三字”上扎实推进党建带团建工作,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不断巩固和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
1、在“建”字上下功夫,力争使团的基层组织网络覆盖全体青年。健全完善党领导下、共青团发挥核心作用的青年组织体系,是把青年组织起来的关键环节。一方面,是要进一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要把学校共青团、少先队建设摆在基础性战略地位,构建从小学、中学的团队分层思想教育体系,一体化推进学校团队建设。注重发挥农村基层团组织和城市社区团组织的桥头堡作用,加大团组织格局创新力度,构建与区域化整体化推进共青团工作相适应的工作模式。加快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团建步伐,增强国有企业、机关事业单位团的活力,整体推进城市共青团建设。要积极探索在统筹城乡发展进程中基层团组织依托新型媒介进行组织建设、运行联络的新方式和在有条件的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的组织。另一方面,是要充分发挥共青团在青年组织体系中的核心作用。增强青联组织的凝聚力,延伸共青团工作手臂。履行好全团带队职责,抓好团队衔接和推优入团工作。继续抓好青年中心建设。各级团组织要高度关注青年自组织,把握青年中相同兴趣爱好者之间需要交流互助、共同提高专业水平的特点,深入研究青年自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趋势,加强同青年自组织沟通联系,配合有关部门做好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和管理,同时要主动培育和发展具有自组织特点的青年社团。
2、在“活”字上做文章,力争使团的各项工作和活动影响全体青年。基层组织的活力直接的体现就是对青年的吸引和凝聚。主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解决有人干的问题。要坚持党建带团建的原则,抓住今年区、镇(街道)两级团组织统一换届的契机,加大对基层团干部的选拔配备力度。有条件的单位可以尝试打破地域、身份限制,采用团员直选、公选、竞争上岗选举等方式,对团干部的选拔配备进行有益的探索。要积极推动大学生“村官”、志愿者、体制外优秀青年以多种方式参与基层团组织建设。要加强对团干部的教育培训,积极拓宽团干部培养锻炼和交流、转岗渠道。二是要加强资源整合,解决有项目和载体干的问题。要充分认识利益因素在动员青年、牵动社会方面的作用,积极适应政府职能转变,参与和促进制定政府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承担政府委托的青少年事务。善于运用市场机制,借助社会中介组织力量,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大力发展青少年公益事业,为青少年服务。
3、在“亮”字上见实效,力争使团的各项工作和建设可持续发展。共青团事业是一项不断发展的事业,也是一项常新的事业。让团组织“亮”起来,一是要在工作思路上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共青团工作,围绕党政工作大局,满足青年所思所求,选准工作的结合点和突破口,用事业化、社会化、品牌化、项目化的手段推动共青团工作。二是在工作方式上创新,立足工作实际,结合青年特点,围绕育人目标,发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科技手段的作用,更好地组织青年、引导青年、服务青年,努力使团的工作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团的性质,又能为广大团员青年所接受。三是在自身建设上创新,适应经济社会结构和青年群体变化的新情况,创新团的组织方式,设置团的组织体系,扩大团的覆盖面,把更多的青年纳入到团的组织体系中来。严格按照两个一般的原则,加强推优入党工作,切实发挥好党的后备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