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家统计局获悉,10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涨幅比9月份扩大0.8个百分点,浙江CPI上涨4.2%,家庭月支出增加517.5元。在海宁市马桥青少年QQ群讨论中,逾6成团员青年因此感到焦虑,担心自己的钱不值钱。
基层认为,引发基层焦虑的原因在于:一是社会结构不完善。中国社会还没有形成以中产阶层为主的橄榄形社会,绝大多数人的收入还在中等水平以下,这样,在物价单边上涨而人们的收入没有增加的情况下,CPI的每一轮攀升都会对越来越多人的生活产生实质性影响;二是增值渠道匮乏。居民群众采取的财产保值增值手段较为单一,理财主要方式是银行定期存款,投资股票,少数市民通过购买基金、债券和购置房产来实现保值增值面对CPI不断升高,一半的市民在理财投资方面表示无能为力。三是媒体宣传放大。通过各种媒体放大,引发大众更高的注意度;加之最近农产品价格集中表现上涨苗头,百姓在日常生活中普遍感到了价格上涨带来的压力,形成了一种所有生活用品都会涨价的预期,这种价格引发的心理不安有很强的传染性,导致“焦虑症”。
基层团员青年建议,消除焦虑的出路在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政府应该提高整体工资水平,特别是提高中等收入群体工资水平,扩大中等收入阶层在全社会中的比重,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中等收入占较大比重的橄榄形社会;二是广开渠道保值增值。市民应改变单一的投资渠道,积极拓宽各种投资渠道,采取主动措施实现资产的保值增值;三是新闻媒体客观宣传。新闻媒体应客观公正地评价涨价对于居民群众生活带来的影响,不应过分夸大宣传负面影响,积极引导市民正确对待CPI现象,以及应做好的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