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团县委高度重视青年就业创业工作,努力搭建“三个平台”,积极构建城镇到农村、团员到青年、学校到社会的青年就业创业服务体系。
(一)巩固培训平台,增强青年就业创业技能。一是针对青年农民工,以基础性的技能培训为主导,开展“订单式”培训,根据产业分布特点,与成校、劳动等单位联合举办起重机械操作、服装缝纫、数控等技能培训班15期,培训学员206人。二是针对初创青年,联合相关部门举办IYB(创办你的企业)和SYB(改善你的企业)培训班,组织45名创业青年在为期5天的学习中系统学习市场分析、成本核算、存货管理等实用知识,并在沙盘模拟和实践探索中有效深化。三是针对大学生村官,根据村官创业需求,关注初创项目运行状况,推荐8个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参加“星耀南湖”嘉兴市大学生村官创业项目大赛,2名大学生村官的项目进入决赛并获奖;积极联系县优秀创业大学生村官代表进行讲座,讲述他们扎根农村创业发展的典型经验,受到了参加党团接力论坛大学生村官们的欢迎与好评。
(二)突出项目平台,推进青年就业创业重点。一是实施“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计划。联合县委组织部、县农办在全县105个村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工作,按照村与村之间不比较、同村青年之间树榜样的要求,经推荐评比后,选拔出105名优秀农村青年充实青年人才库。将10名创业“好青年”的事迹制作成电视专题在县电视台宣传,各级团组织也利用村、镇广播、宣传栏、简报等媒介进行宣传宣传,在全县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示范效应。二是开展“爱心成才计划”。积极依托和发挥青年企业家协会的作用,动员会员参与就业创业帮扶,出台“爱心成才计划”工作方案,并于去年6月在秦山成校正式启动,资助该校首批10名学生每人1000元爱心助学金。三是探索企业青年创业成才机制。针对企业青年成长需求,在中达集团团委开展关爱青工“五步工作法”,使企业团员青年得到了锻炼、新员工感受到了企业的关怀,增强了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工作的积极性,较好地发挥了团组织的作用。
(三)完善服务平台,集聚青年就业创业资源。一是推进“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建设。按照组织化和社会化动员、集中性和经常性对接相结合,不断完善基地建设机制,去年共安排见习60人次,表彰命名县级“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0家。二是推进青年小额贷款工作。在全县党群创业扶助一体化建设框架下,做好创业青年贷款需求的摸底调查、审核和上报工作,15名青年累计发放创业小额贷款243万元。同时,扩大青年创业融资的渠道,积极与邮政储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联系,利用培训等形式向广大农村青年宣传推广小额贷款知识。三是建立创业导师团。深化青年党员助业行动,以县青联委员、青企协会员为主要成员,吸纳相关部门的专家建立青年创业导师团,目前入库辅导员20人,与18名创业青年结成对子,开设“青年就业创业课堂”2次,组织创业青年实地参观学习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