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青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生猪养殖、屠宰、加工、销售、农产品种植、生鲜配送、肉制品深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公司是浙江省重点骨干农业龙头企业,浙江省连锁经营示范企业,浙江省诚信经营民营企业,2010年实现总产值15.6亿元。青莲公司现有员工1631人,35周岁以下青年641人,占公司总人数近40%。公司团委成立于2011年6月,下设职能服务中心、投资财务、嘉食、青莲合作社、膳博士运营、膳博士营销6个团支部,共有团员302人。
自建团以来,公司团委在公司党支部、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在各团支部和团员青年的共同努力下,坚持“夯实团建基础,提升工作活力”的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青年成长与企业发展的双推进。
一、以加强团的自身建设为根本,不断夯实团的工作基础
1.组织建设重活力。公司团委成立后随即召开团支部书记工作会议,提出半年度工作计划,搭建团委整体工作框架。经自主交流和分析探讨,提出了每月一次组织生活、每季一次团支部书记例会、每年一次团工作考核的工作制度。9月底的团支部书记例会上,大家积极讨论并达成了在支部中进行“团活动轮办”的共识,这必将有利于团工作的持续开展和整体活跃。
2.队伍建设重培养。团委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机制,将公司的公开选拔与团内选举、团组织培养有效结合,积极选拔优秀团员青年到公司的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通过梯队式深造,培养青年成为公司重要管理人才。团委9名委员中有3人是党支部委员,有4人参加过青年干部培训班学习并担任中层管理人员。2011年,公司新提拔的各级管理人员有18名,其中13名是团员,占比72.2%,在青年中起到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3.基础工作重规范。公司团委成立之初正逢半年度基层团组织信息采集,团委以此为契机,在团支部中推行规范化台账模板,建立统一的团员花名册、团活动记录、团工作会议记录等,确保台帐资料的持续有效,保证团干部调整后团的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同时采取建立团员活动室、职工书屋资源共享等措施为团员青年提供了学习与交流平台。
二、以引导青年创新创效为抓手,全力助推企业持续发展
1.交流培训提素质。公司团委成立后,主动与人力资源部沟通,承担起企业青工培训的规划和实施工作,针对不同岗位入职新员,实施不同阶段培训,保证青工100%受训后到岗。每季召集公司大学生畅谈企业发展与人生规划,及时了解公司内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并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引导大学生规划个人发展战略,受到大学生的好评。今年9月,公司团委还举办了一场“如何做一名优秀青工”研讨会,邀请公司青年骨干现身说法,引导团员青年主动思考,激发团员青年的工作潜能,在青莲公司青年中逐渐形成了“以结果为导向”的做事风格。不久前,公司青年技术骨干王平更是带领公司技术中心一班人马潜心技术研发,获得海盐科技创新团队荣誉,为公司争取到了20万科技研发经费。
2.技能比武显身手。青莲公司青年众多,培养和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技能精湛的青年职工队伍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潜力所在,公司团委成立之初,党支部领导就明确要求团委着手青工技术提升、创新创业创效。公司团委成立以来,已先后开展了“火眼金睛”目测生猪重量大赛、“捆绑王”技术大赛等比赛,吸引了相关岗位的145人次参赛,也实现了对党支部的“每季开展一次技能比武”的工作承诺。青莲公司的“大学生创业园”已连续3年被评为海盐县优胜“大学生创业园”,公司团委也积极为我所用,鼓励大学生参加全县青年创业竞赛,在公司领导的支持下投入专项经费用于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研究及技能培训。
3.主题活动树形象。围绕公司安全生产的经营理念,公司团委在青年员工中征集“安全生产口号”,发出“节能减排,从我做起”的倡议,并为公司员工子女开设安全知识讲座,积极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今年8月,在街道团委委员、公司团委书记纪尧华的倡议下,公司团委发起组建绿色志愿者服务队青莲分队,团员青年踊跃报名,目前已有队员30多名。成立以来,多次参与开展“奉献美丽青春、共建美丽家园”志愿者活动、关爱新居民子女行动等,树立了青莲公司和团员青年良好形象。
三、以服务青年实际需求为己任,积极构建和谐企业文化
1.调研座谈了解青年所需。公司团委一直注重了解青年员工合理诉求,通过发放问卷、座谈沟通、设立意见箱等途径倾听青年呼声。团委成立以来,在人力资源部的支持下开展了两次青年员工座谈会,收集到意见建议36条,其中“建议安排车辆上下班接送员工”等3条合理化建议被领导层采纳,决定每年投入10多万元解决员工上下班接送问题。为解决企业新居民子女暑期学习和照看问题,公司团委联系街道图书分馆为企业新居民子女提供免费活动场地和安排志愿辅导老师,让家长安心在岗工作,消除后顾之忧。公司团委在调研座谈中深刻认识到,提高企业团组织凝聚力的关键在于提高解决青年实际需求的能力,关键在于提高整合资源、利用资源的能力。
2.师徒结对助力青年成长。公司团委把“传帮带”活动作为提升青年技术能力、促进青年成长成才的一个突破口和主阵地,明确帮带职责,加强过程管理,营造“练内功、提能力、强素质”的团队合作氛围。团委班子成员与新员工的第一次谈话,使新员工更快融入环境、增强集体归属感;指定技术熟练人员与新员工一对一帮带,使新员工更快掌握技能、能够独当一面。在公司种植部,食用菌种植专家周阿囡就与西北农林大学引进的专业人才结对,不到一年,初出茅庐的大学生已经成长为技术能手,并被提拔为种植部副经理;合作社里也有2位青年员工经过师徒结对表现出色,已被提拔为养殖项目经理。
3.多重关怀凝聚青年人心。公司团委通过细致入微的人文关怀和生活照顾,团结凝聚青年员工,不断提升企业向心力和创新力。针对公司新居民青年较多、社交圈子较小的现状,团委与街道其他团组织联系,先后组织开展青年交友联谊、体育比赛等活动,让青年员工走出去、留下来。当团员生日时,送上蛋糕和生日祝福,让他们感受到公司的关心;大学生初来乍到为住房烦恼时,代表公司主动承担起安排住宿的工作,尽力让这些企业发展的生力军生活有保障;青年工作劲头足、工作绩效好时,组织赴近郊开展青年素质拓展活动,为工作热情再添一把柴。点点滴滴的关爱,消除了劳资双方的隔阂,拉近了企业与青年的距离,为建立和谐的劳动关系和企业文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