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青莲生猪专业合作社团支部自成立以来,一直以促进农业产业发展、推动青年回归农业为己任,团员青年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努力在广大社员和青莲公司之间架起合作共赢的桥梁。
一、调查摸清现状,精心组织部署,确保团支部规范成立
合作社是一个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群众性经济组织,相对比较松散,特别需要进行人员思想、技术、信息、资源的整合与统一,而青莲生猪专业合作社作为独立的新经济组织,依托青莲食品公司而运作,其职能与公司内部养殖事业部、肉制品事业部、品牌中心、技术中心相辅相成,密不可分。基于这一现状,在全县“两新”组织团建推进过程中,公司党支部提出将合作社与其他4个部门联合组建团支部的设想并得到元通街道党委的支持。经组织推荐和民主选举,合作社管理人员姚肖军当选为团支部书记。目前,团支部27名团员中有7人为合作社管理人员,274名农民社员中没有团员青年,其中年龄最小的为36周岁,业余从事养殖的人员中35周岁以下青年10多人,整体呈现出养殖人员年龄偏大、养殖专业人员脱节的现状。
二、立足产业发展,紧贴青年需求,服务农村青年增收成才
作为专职养殖技术指导员,合作社团员青年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带头作用,每周四天进村入户,通过现场讲解、网络宣传等方式,向农户介绍合作社情况,让农户了解生猪科学养殖知识。针对从事养猪生产的年轻人少、养猪品种不统一的现状,团支部通过举办培训班,有计划、分层次地进行品牌知识、市场营销、种养技术等业务培训,引领农村青年走“加入组织、联合发展”之路;开发区永宁村青年陆唯哲大学毕业后返乡创业,通过团支部推荐被确定为党群创业扶助对象,借助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他建起5个食用菌大棚并兼顾生猪养殖,年净收入达到6万元。针对养殖户信息不畅通、养殖技术传统的现状,团支部积极为社员提供信息、技术支持,帮助社员降低生产成本,提升生产效率;针对养殖资金缺乏、贷款渠道较少的现状,团支部通过帮助贷款、落实奖励等方式,积极为社员解决养殖资金问题。到目前为止,合作社已为社员担保办理了贷款1300多万元、受益200多人次;合作社社员获得奖励达到20多万元,大大提高了社员饲养优质商品猪的积极性。
三、创新发展思路,丰富工作载体,提升团支部工作水平
农民生产合作社团建工作是现阶段新社会组织领域团建的努力方向,也同时面临着较多的挑战,对青莲生猪合作社团支部来说,关键是要处理好两个问题:一是围绕自身建设,如何更好地发挥团员青年的主体作用;二是围绕作用发挥,如何更好地履行团组织服务社会的职能。因此找寻一条有利于凝聚青年、夯实组织、服务社会的良性发展道路显得尤为重要。青莲生猪专业合作社作为联系企业与农户的桥梁,更要以青年人才为优势,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重点,推进各项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一抓建设,巧借街道、企业等外力,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阵地共建,为支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提供组织保障和队伍保障。二抓能人,以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等为典型,通过案例宣传、现身说教、技术指导等方式,带动广大青年投身生猪养殖业。三抓整合,以资金、政策为支撑争取项目,借助网络信息平台推广项目,寻求社会合作拓展品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