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盐

海盐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调研报告

发布:2011/11/2 10:52:51   点击:3008

      近年来,随着海盐县农业的快速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组织越来越成为推动全县农业产业发展的重要经济组织和实现途径,成为农村青年重要的就业创业载体和沟通交流平台,为农村共青团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舞台。现将海盐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海盐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的进展情况

      1.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当前发展及青年分布情况

      截至2011年9月,全县共有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组织71家,其中57家已通过市级规范化合作社认定,占合作社总数的80.28%,省级、市级示范合作社分别为12家和11家。拥有社员10616名,注册资金3614.67万元,带动农户6.58万户。从地域分布看,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在全县各镇、街道均有分布。从行业分布看,已全面覆盖粮棉油、畜禽、蚕桑等传统产业,并不断向水产、果蔬、花卉苗木和服务类新兴产业延伸。从产业类型看,全县共有生产经营型合作组织54家,包括粮食、蔬菜、水果、畜禽等;服务经营型合作组织10家,包括供销、农机、植保、沼气等;其他类型7家,主要为土地股份合作社。从运作成效看,2010年,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经营服务总收入达3.87亿元,盈余1720.74万元,其中生产经营型合作组织主要产品产量达11.7万吨,共为社员销售农产品10.24万吨;服务经营型合作组织共计服务农户达22788户,服务经营面积22.45万亩。

       截至2011年9月,我县64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共有团员青年37人,占社员总人数的0.3%,35周岁以下青年55人。集中分布在14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分别为百步镇农机专业合作社2人,西塘桥果品专业合作社2人,沈荡丰绿苗木专业合作社2人,海盐县丰联粮食生产专业合作社2人,沈荡水产专业合作社1人,沈荡蔬菜专业合作社2人,紫金山桃子专业合作社2人,南北湖山林鸡合作社1人,海盐县绿里香名茶合作社1人,海盐尼松野鸭专业合作社4人,嘉兴嬉溪菜园子果蔬专业合作社3人、嘉兴市万好蔬菜专业合作社6人,海盐青莲生猪专业合作社7人,海盐康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2人。

      2.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进展情况及特征分析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是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的重要内容,是破解农村基层团建难题、实现对农村青年覆盖和就业创业服务的主要途径。自2010年全面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以来,团县委积极与组织、农经等部门沟通,着重发挥镇(街道)、村两级团组织工作力量,通过调查摸底、建团指导、工作跟进等方式,扎实推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开展。目前已成立了团组织3家,分别为海盐青莲生猪专业合作社团支部、嘉兴市万好蔬菜专业合作社团支部和海盐康源食用菌专业合作社联合团支部。其他符合单独建团的有海盐尼松野鸭专业合作社和嘉兴嬉溪菜园子果蔬专业合作社。

      我县已建及符合条件未建团组织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呈现以下特征:一是地域分布不平衡。全县9个镇(街道)中,集中分布在西塘桥街道、元通街道、秦山街道和沈荡镇。二是行业覆盖较集中。主要集中在种植、养殖方面,其中蔬菜(包括食用菌栽培)种植3家,动物养殖2家。这些生产经营型合作组织具有经营地域相对固定、产业经营依托农业龙头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等特点。没有服务经营型合作组织及依托农业生产运销大户兴办的合作社建团。三是建团模式较单一。目前有2家为独立设置团支部;1家由街道团委按照区域共建方式组建联合团支部;没有挂靠行政村建团、建立青年工作委员会等其他形式。

      二、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1.扩大了农村共青团工作领域。当前,传统领域农村青年不断减少、农业产业发展后继无人等问题日益凸显,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开展团建工作,将使团的组织有效深入这种新型的群众性农民经济组织内部,不仅扩大基层团组织的覆盖面,而且能有效改进农村基层团组织的领导方式,使共青团工作更加贴近农村实际和青年需求。已建的3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团员青年通过深入农户技术指导、开展社员培训、开展减少面源污染宣传等,较好地向近千户社员展示了团员青年的良好形象。

      2.搭建了农村青年致富平台。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合作组织内党团员的广泛联系和带动,有效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组织化水平和抵御市场经济风险的能力。广阔的农村发展天地对青年自主创业的吸引力也越来越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逐渐成为农村青年创业见习、借鉴、实践的基地。万好蔬菜专业合作社、青莲生猪专业合作社现有团员青年大部分是拥有专业技术的合作社管理人员,依托合作社他们得以经常以技术指导、组织学习等方式,宣讲农业发展政策,传授实用的农业生产技术,有效改善了农民种植养殖的科学化水平,直接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与质量以及农产品的收益水平,带动了农村青年特别是周边群众增收致富。

      3.推动了农业产业健康发展。团县委从实际出发,开展合作社团员联系青年社员、农村青年创业帮扶等活动,有效推动了全县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和农业产业的发展。2009年以来,已发放农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532万元,帮扶创业青年62人次,减免利息22.25万元。贷款中贴息贷款215万元,其余贷款享受县党群创业统一利率下浮优惠。连续两年在全县农村广泛开展“村村都有好青年”评选活动,选拨了顾徐峰、俞林梅、陆何军、吴群英等从事农业种养殖的好青年16人,并开展创业培训和座谈,引导“好青年”扎根农村、带头致富。在浙江青莲食品公司、万奥农庄、嬉溪菜园子等5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农业种养殖基地中开展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工作,累计提供见习岗位27个。树立和宣传农村青年就业创业典型,积极营造农村青年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农业龙头企业代表马春峰、许明曙等被评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大学生村官张李兵入选浙江省“十佳百优大学生村官”,向社会展示了农村创业青年的良好形象。

      三、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青年分散且少。当前,各农村基层党团组织和广大专业合作组织都能认识到青年群体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持续发展的重要影响,也能广泛支持团的工作。但在我县64家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中,仅有37位团员,35周岁以下青年也只占少数,且分布在全县14家合作组织中,不利于青年形成团队力量和发挥明显作用。

      2.认识不够统一。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与其他行业协会相比资金较少、地位不高,联络机制松散,自身发展不快,部分合作组织管理者认为目前状况下建团意义不大;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是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群众性经济组织,特别是对于一部分依托农业生产运销大户兴办的合作组织建团,管理者认为对推动合作社经营作用不大。已建团的康源食用菌合作社是由食用菌大户较多的永兴村兴办的,负责人为该村的大学生村官,则团的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作用发挥也比较明显。

      3.机制不够健全。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建团时间都不是很长,团组织如何独立开展活动、怎样活动、何时活动、活动多少,目前尚在摸索之中。有些团建目标不明确,制度章程不健全,保障机制不完善,活动随意性较大,团员的先锋作用还没有得以多渠道体现,团建工作还不够规范。

      四、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的对策举措

      1.形成思想共识。团县委与各镇、街道党委以及农经部门加强沟通,协力共管,各尽其责,进一步改进对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工作的指导与服务。对于选树的农村青年创业致富能手、农村“好青年”等通过电视、广播、镇村简报、村务专栏、农民信箱等广泛宣传,通过典型示范吸引青年返乡从事农业创业,进一步推动农业产业发展。组织团员青年开展形式多样、富有实效的活动,帮助合作组织社员和广大团员青年确立科学发展理念,确保合作组织健康稳步发展。

      2.坚持分类指导。对于有团员且符合建团条件的,尽快建立团支部。团员人数少于3人的,根据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实际情况,依托村社联建、区域共建等方式创造条件建立联合或挂靠团组织,扩大合作组织团的覆盖面。对于组织机制不健全、活动成效有限的合作组织团支部,积极与直属团委及合作组织沟通,建立健全合作社团支部的组织机制,促使团建工作早日走上正轨。对于活动比较正常、成效比较明显的合作组织团支部,进一步强化功能,规范活动,培育特色,提升层次,树立团建标杆。

      3.促进整体活跃。随着社会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农村共青团工作的重点和方式也在不断变化,但关键是要突出农村共青团工作紧紧围绕党和政府中心工作这条主线,把团的建设和服务农村经济发展与青年致富成才结合起来。合作组织团支部将积极培养并推荐思想品质佳、业务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团员青年入党。鼓励农村青年产业化带头人、青年种养大户、大学生村官、农村“好青年”等积极参与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党团活动,充分发挥青年的先锋引领作用。以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为平台,探索建设区域内的农技推广基地、农产品产销基地、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基地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

      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团建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是团组织服务农村经济发展和青年增收成才的重要举措,我们将积极主动,讲究方法,科学建团,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在巩固基础的前提下不断扩大工作成果。我们将以这次团中央领导的调研指导为契机,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努力实现对农村青年群体组织覆盖和有效服务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