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团县委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以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为重点,以扩大覆盖面和增强活力为目标,根据上级团委的工作部署和我县的实际,发挥各级团(工)委和团干部的作用,以“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采取多种举措,着重抓好非公企业团建工作,进一步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截至9月底,全县共新建非公企业团组织68个,完成全年非公团建工作目标的151%,完成率列嘉兴各县(市、区)第一。一、紧紧依靠党建带团建机制促团建。
团县委紧紧依托党建带团建工作机制,紧跟全县非公企业党建步伐,结合团工作实际,借助党建工作力度推进非公团建工作。
一是争取县委支持。按照贯彻落实全市“两新”组织党建带团建工作要求,积极争取县委、县委组织部领导的重视与支持,及时将上级有关工作要求向领导进行汇报,并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工作落实方案,得到了相关领导的鼓励与支持,为推进非公团建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纳入党建格局。坚持以党建引领非公团建,加强与县委组织部的沟通与联系,将团建工作纳入党建工作总体格局。6月份,全县专门召开了“两新”组织党建“双推进”工作部署会,明确提出要将“两新”组织团建工作纳入“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范围,做到与全县党建工作同部署、共推进。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边明亮出席会议,并就做好今年的“两新”组织党建及团建工作对各镇(街道)、相关部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三是灵活建团模式。根据我县工作现状,坚持在联系实际的基础上灵活设置建团模式,依照区域组建、重点突破的原则,采取单建、联建、挂靠建、园区建等不同方式开展非公团建工作。通过调查摸底符合单独建团条件的要求单独建立团组织,针对部分暂不具备单独组建条件的非公企业,按照“行业相近、地域相邻、产业相同、工作方便”的原则,建立6个如秦山五金制品行业联合团支部、于城八字黄桥工业园区团支部等具有园区、功能区、行业集聚区性质的联合团支部。
四是积极营造氛围。团县委以非公企业团建“百日攻坚”行动为载体,主要集中7、8、9三个月时间,通过召开直属团(工)委书记例会、非公团建工作推进会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进一步明确非公团建工作的重要性。同时,利用海盐青少年网、海盐团讯、团干部QQ群、手机短信等媒介平台发布团建工作信息,广泛宣传非公团建的进展和成果,重点在团干部中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为推进非公团建工作形成共识。
二、注重发挥团的主体作用推团建。
各级团组织和团干部是开展非公企业团建工作的主体,因此,团县委注重发挥镇(街道)团委和团委书记的主体作用,重点推动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在各镇(街道)的开展。
一是开展调查摸底。各镇(街道)团委根据团县委统一要求,对本区域内的企业情况进行调查。同时,依托党组织非公企业党建工作调查摸底,更加完善了非公企业建团情况数据库,明确将符合建团条件的已建党企业、规上企业、青联及青企协企业等三类企业和企业主支持、具体较好建团条件的企业作为今年重点工作对象,为开展团建工作提供了依据和标准。
二是合理分解任务。根据团市委年初重点工作推进意见的要求,团县委自加压力,不以企业数量少而减小工作力度,自我提高全年非公企业团建的指标任务。同时根据各镇(街道)非公团建基础条件和实际情况,合理设定工作目标、分解工作任务,并以文件形式将各项工作要求予以下发。
三是加强联系指导。针对团委负责人新手较多和非公团建任务重、时间紧的实际,团县委机关专门召开会议统一思想,明确任务和要求,重新调整了班子成员联系镇(街道)团委制度,每人联系不少于2个,实行分片工作指导制,每月指导联系工作不少于2次,并在每次机关工作例会上进行交流。此外,通过工作推进会、例会、工作交流等形式,谈问题、想办法,群策群力,形成工作合力。
四是实施工作报告制。一方面实施非公企业团建“百日攻坚”行动工作进度月报制,按照每个月底时间节点,上报本月各自的完成情况。另一方面,实行团建进度实时汇报制,做到“建立一家,汇报一家”。及时将新建立的非公企业团组织的基本情况上报团县委并输入团中央专门设立的数据库,以保证省、市团委每月通报的结果与实际工作完成情况相符。
五是实行工作约谈。团县委根据各镇(街道)团委工作开展情况,由主要领导不定期对镇(街道)团委负责人进行面对面约谈,了解掌握工作开展情况,指导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即使团干部认清工作的形势和差距,又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帮助出点子、拓思路,增强其做好工作的动力。
六是进行结果通报。在各镇(街道)团委每月工作进度上报的基础上,团县委及时将每月面上完成情况进行汇总整理,并以会议、电话、网络等形式进行通报。同时,利用会议、约谈等,对当月或近期完成情况好、工作出色的团委进行表扬,树立工作标杆,努力营造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工作局面。
三、积极借助各类载体资源助团建。
团县委在努力修炼“内功”的基础上,积极争取“外力”支持,有效借助各类载体资源,形成非公团建合力。
一是利用组织格局创新推广成果分工建。利用今年全省镇(街道)团委组织格局创新后,由大学生村干部、公安、工商、税务、企业等团员青年为新增配团干部的资源,将增配后的镇(街道)团委副书记和委员纳入非公团建整体工作中,实行镇(街道)团干部依据身份特点和个人实际的分工领办制度,做到非公团建任务分配落实到人,充分发挥增配团干部的行业、专业优势。
二是借助青联、青企协等团内资源协助建。一方面结合调查摸底情况主动联系县青年企业家协会会员,积极争取在未建团的企业建立团组织。截至目前,符合建团条件的青企协会员企业团组织基本实现全覆盖。另一方面发挥青联、青企协成员的作用,实行常委、理事以上人员联系镇(街道)制,利用其自身优势和特点,帮助镇(街道)团委开展工作。
三是依托商会、工办等社会资源合力建。各镇(街道)团委在开展非公企业团建工作时积极争取当地商会、工办、园区、行政村等多方面的支持和帮助,做到“多跑、多问、多学习”,依托他们熟悉情况、联系企业、工作便利等优势,主动争取更多的理解、支持和帮助,借势借力,形成团建合力。
通过采取以上举措,今年我县非公企业团建工作已经并超额完成了团市委的工作目标,也取得了较好的工作实效。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团组织的覆盖面。截至9月底,全县新建立非公企业团组织68个,通过单建、联建等形式共覆盖非公企业74个,其中建立规模以上企业团组织44个,团组织在全县非公企业及广大团员青年中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二是进一步发挥了团组织的作用。新建立的团组织充分结合自身行业特点,在丰富组织活动、提升青年素质、服务企业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团组织的影响力和号召力在非公企业团员青年中进一步增强。三是进一步锻炼了团干部队伍。通过给团干部定目标、明责任、提要求、要结果,鼓励团干部动脑筋、想办法、跑下去、找答案,增强了年轻同志的实践锻炼,提升了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做好共青团工作提供了的组织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