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少先队 > 基层动态
基层动态

感恩——海宁市斜桥中心小学引导学生学会回馈爱

发布:2011/11/24 13:32:09   点击:8293

      什么是感恩?所谓感恩,从字面意思上来理解就是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谢。感恩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一种生活的智慧,也是一种为人处世的哲学。法国社会学家涂尔干说:“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明确责任;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体味真情;只有学会感恩,我们才能感受幸福,享受生活。”然而,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家长的宠爱、别人的关心在他们看来理所当然,大部分孩子都缺乏感恩意识。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让学生学会感恩呢?

      一、    播下感恩的种子。

      要感恩,就得知恩,只有在学生幼小的心灵播下善良、知恩的种子,让学生感受到他人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学生才会知道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首先要让学生知道父母的养育之恩。曾在一本书上看到一个例子,说一个女孩因为和妈妈吵架离家出走,在饥寒中一位老奶奶给了她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女孩为此深怀感激,她向老奶奶倾诉着妈妈的不是。在这个事例中,女孩懂得感激外人对自己的帮助,却不知道感恩养育自己多年的妈妈。我们应该让学生知道是父母给了自己生命,是父母的含辛茹苦地养育才让自己能这么好地生活在这个世上,享受现在的幸福生活。如果没有父母的养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我们要让学生时刻牢记父母的养育之恩。

      其次要让学生知道他人的相助之恩。有一首歌这么唱“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凡是生活在社会大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少不了别人的帮助。我们要学生知道,在自己的生活里,学习中会遇到很多的挫折和困难,这时身边的同学老师,甚至是素不相识的人会帮助自己,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温暖的问候,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切看似那么微小,却体现了真诚,这样的相助怎能不叫人感动呢?!我们让学生时时铭记他人的相助之恩。

      再次要让学生知道师长的教导之恩。从学生跨进幼儿园大门的那一刻起,就有了老师,是老师教会自己认识第一个字,是老师教会自己画第一张画,是老师教会自己做人的道理……人生中不知道有多少的第一次是在老师的教导下学会的,老师的教育是无私的,是毫无保留的,老师无怨无悔的付出才让自己收获了知识,学会了做人的道理。老师是多么的可敬,师恩是多么的伟大。

      二、增强感恩的意识。

      如今的教材中也渗透着许多德育教育的内容,教师应该重视利用这些德育教育的内容,增强感恩教育的意识,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就拿音乐课程中来说,有许多的歌曲在潜移默化中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感,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表达的就是小乌鸦在汇报妈妈对自己的养育之恩。又如歌曲《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唱出的是对老师崇敬之情,我们可以在教好学生学会歌曲的同时,挖掘一些感恩教育的因素,对学生进行感恩教育的渗透,让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也得到品德的熏陶。在我们的语文教材中同样有许多课文为学生树立了榜样,在教育中,鼓励学生学习文中的人物,达到教育的目的。比如在一下课文《月亮的心愿》里讲到一个孩子为了照顾生病中的妈妈,宁愿自己不去郊游,而去和太阳公公商量明天还是下雨吧,教师可以趁机教育学生应该要关心自己的父母,平时都是父母照顾自己的生活,当父母生病的时候宁愿放弃自己的一些事情,也应该要为父母做一点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哪怕只是陪伴在父母身边,也是一种对父母的关心。      感恩教育应以活动为载体,让小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感恩,并回归现实生活,从点滴做起,在生活中实践感恩。它要求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情理交融,感人心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使其知、情、意、行在情理交融中实现自我完善,最终回报生活。如为了培养小学生对父母的感恩意识,我设计了如下活动:利用班队课算算亲情账,让学生将自己的学费、书杂费、生活费、零花钱等支出加起来,算出家长为自己的投资。 回家布置爱心家庭作业:送父母一句温馨的祝福;在家主动做家务。为了培养小学生对老师的感恩意识,我又设计了如下活动:对老师说一句心里话。教师节那天开展学生向老师献真情活动,来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

      三、落实感恩的行动。

      感恩是一种深刻的感受,能增强个人的魅力,能发掘无穷的智能,更能放出限的光彩。让学生学会感恩就从小事做起。

      首先,让学生学会说“谢谢”。

      感谢是美德中最微小的事情,但忘恩负义是恶习中最不好的。一个知道感恩的人一定会时时把“谢谢”放在嘴边。我们要教会学生说“谢谢”,让他们懂得要感谢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曾经看到这样一个例子,一个5岁的孩子和爸爸一起坐三轮车回家,下了车爸爸付完车钱要孩子对车夫说“谢谢”,孩子很纳闷,为什么我们给了钱还要谢谢他。爸爸说,我们给他钱是因为他们把我们送到了家,我们谢他是因为他不辞辛苦,大老远地把我们送回来,他的辛苦付出值得我们感谢。的确,这个事例告诉我们,人都是平等的,对人多一份感激就是让人对自己多一份尊重,那是应该的。在我们的学生身边,每天都会受到很多大小不一的帮助,我们就该告诉学生,当你妈妈给你买新衣服时你要说“谢谢”,当同学借了你东西你要说“谢谢”,当老师给你上完一节课你也该说“谢谢”……“谢谢”是一个平凡的词语,却饱含了人内心底的一份真诚的感激,懂得感激就知道感恩。我们要让学生多对身边的人说一声“谢谢”。

      其次,多给学生“回报”的机会。

      许多学生很喜欢帮助老师做事情,当老师有事需要帮忙的时候总有很多学生争先恐后地要去做。其实,他们乐意为老师做事,也是爱老师的一种表现,哪怕是那些在老师眼里看来是“后进”的孩子也如此。这时,老师不一定要去剥夺他这样的机会,因为我们的责任不只是教书,更重要的是育人,让孩子去为老师做事,其实也是他对老师爱的回报,愿意付出,乐意回报,其实也是懂得了感恩。

      除了在学校给学生这样的机会,其实在家里,教师更要让家长配合,让学生在家多有表达爱的机会。如每天回家帮父母捶捶背,为父母端杯水,给父母讲讲一些高兴的事情。每年的“三八节”、 “教师节”、 “重阳节”都是“回报”的好机会。教师就要引导孩子充分利用这样的机会,引导学生为家人,为师长,送上一句祝福。又如,在父母生日的时候,可以让学生为父母制作一张生日贺卡,唱一首生日歌,在表达祝福的同时,也在心底存下了感恩的种子。

      第三,和学生一起感恩社会。

      我们生活在社会的大家庭中,得到了许多的温暖。有句话说得好“只要人人献出一点爱,人间永远是春天”。为了让学生感恩社会,感恩他人,教师不妨和学生一起献献爱心,比如在每年一次的红领巾义卖活动中教师也可以参与到活动中,在每次捐款中也和学生一起奉献爱心。让学生知道,为社会献爱心是感恩社会的表现,是爱社会的表现。

      记得有位先哲说过,这世上有一种付出和得到不成正比:当你付出的越多,你的失去并不因之减少,相反,你得到的心灵快乐就越多。愿我们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懂得“感恩”,学会用爱去回报身边的人,在回报的同时也得到更多的快乐。因为感恩,是永恒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