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县澉浦镇作为海盐“红色长廊”,历来拥有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象南北湖畔的革命烈士陵园、尊师亭、磬谷亭、潮源亭、载青别墅、黄源纪念馆,长山、青山的炮楼、暗堡等。近年来,澉浦镇少工委加强思想引领,引导各校少先队充分利用好自己身边的这些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一是充分利用学校广播媒体加强有针对性的宣传,扩大基地知名度。有许多大队、中队把这些教育基地汇编起来,以书签,卡片等形式下发给每名队员,在卡片上简要的说明基地的历史典故,所蕴藏的文化资源,使队员们了解、感知。
二是在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的指导下,收集革命故事。队员们先从自己祖父、祖母那儿寻找线索,然后进行社会访问,队员们先后走访了二百多人,重点记述了四十多个故事,其中有新四军战斗英雄的故事;新四军爱护、帮助百姓的故事;老百姓帮助新四军战士的故事。队员们从白发苍苍的老人身上看到了当年革命者的英姿,学到了革命者不怕流血的精神。队员们把这些事实编成生动的故事,学校把38篇故事编成《新四军澉浦之战轶事》。
三是组织一日夏令营。请当年为新四军送饭带路的王新泉伯伯沿着当年新四军走过的路,观看了突围战场之一——隐马山,听他讲战斗的经历。
四是开展南北湖民间故事采访、编写,如:《青山和长山的传说》、《兰小姐买糖》、《猫抓老鼠》等,编成了《南北湖民间故事》一书,并多次组织全镇性讲民间故事比赛。
五是收集家乡人物事迹。如:干宝——著有《晋纪》、《搜神记》、《春秋左氏义外传》;常棠,第一个编写澉浦镇志——《澉水志》,对后世镇志撰修影响极大;朱伯衡,对家乡的社会公益事业进行资助,无偿捐款220万元,特别是“有宝幼稚园”、敬老院等。编成了《澉浦采风》一书。
六是加强学校与基地的联系,开展好结对子活动,适时参观访问,举行知识讲座,知识竞赛,出版队报等活动。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广大少先队员对自己家乡,对家乡的优秀传统文化从认知逐步转化为热爱,逐步养成了对家乡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尊重,在深切的感受中把家乡的传承与发展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