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关东》热播时,有人提议应该更名为《关东传奇》,但是我以为关东传奇应独属于《关东传奇》,不可借用,不可替代,不可混淆,只因二十年前那段读书记忆。
《关东传奇》,是杨大群的长篇历史小说。全书近七十万字,初版约三十万册,从一般长篇小说的销行情况来看,这本书的印数是较大的。可见,群众对这本传奇式的历史小说是比较欢迎的。
群众喜欢传奇,常常是因为它包含着许多神异、奇特而有趣的故事,情节曲折离奇而引人入胜的缘故。《关东传奇》首先抓住了这个特点。它叙写了本世纪一、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初“九一八事变”前夕我国东北的风云变幻,描述了巨流城草头屯闯关东的李、沈、于三家的离合悲欢,常以传奇性的故事情节取胜。
小说集中反映了“东北王”张作霖统治下及其被害后一、二十年间的社会历史面貌。在这个总的历史背景之下,本书着重表现了四个方面的生活和斗争:第一,是草头屯李、沈、于三户贫苦人家与地主豪绅彭三蝎子的阶级对立和阶级斗争;第二,是郭松龄、马得标的倒戈反奉与张作霖的武装冲突:第三,是张作霖控制北洋军阀政府,任安国军总司令及中华民国军政府陆海军大元帅与直系军阀、蒋介石集团、日本侵略军的勾心斗角与矛盾斗争,直至张作霖被日本人炸死,张学良出任总司令并改旗易帜的情况;第四,杨靖宇、刘少奇同志到东北地区开展工作。
整篇小说波澜壮阔,条线交织,大时代下小人物的悲欢,大人物的无奈,不同的抉择,不同的命运,一直反抗,从未屈服。书中最令我难忘的就是老矿工在煤矿矿难的时候,不动声色地把鬼子汉奸带到死路,在矿灯的照耀下,他最后说的话是“今天是我的生日,我是属猴的”。
《关东传奇》人物有血有肉,语言禁得起反复咀嚼,关东风情跃然纸上,是那个时代才有的好书。杨大群主张:要写就坐下来好好地写,不写就出去转,远近都走走。全国大陆除西藏外,他几乎都跑遍了。无论是蚊虫叮咬的荒天野地还是繁华热闹的城市;无论是寻常的百姓民宅还是名流要人的深宅大院,他都能去。无论是工人、农民、商贩,还是官居要职的领导人,他都能接触。《关东演义》中有一段写刘少奇来东北,为了弄清事实,他竟然敢到中南海去采访当时的国家主席刘少奇。虽然当时未获准见面,可后来经人介绍王光美读了他的书稿《关东演义》中的第二部“关东城播火,还是给他提了很好的意见。有人说他一写不下去就去投辽河了。他喜欢大辽河,那里的人物、故事、风俗、历史、现实的变化等等,都记录在他的生活笔记当中,随时会变成它书中的某一章节。而那一本本生活笔记就是一笔笔宝贵财富的集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