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90后的读者中,这位60后作家被昵称作“大刘”。他是山西阳泉娘子关电厂的一名计算机工程师,一个圆脸平头的中年人。戴眼镜,出差用的旅行包中装着扁长的牛皮纸信封,信封里装着散装的茶叶。
有人认为,这位标准国企技术人员模样的科幻作家,正在“以一己之力将中国的科幻提升至世界水平”。在刘看来,作为一个科幻迷,自己只是做了再自然不过的事情--写科幻。他说,“中国的科幻迷很像中国的球迷。”但也有不同,“球迷很少亲自下场踢球,科幻迷当到一定程度,大都不可避免地写起科幻来。”
在博客中,他感叹:我们这些科幻迷中“只有极少数最后能幸运地发表作品,大多数作品都只能在网上发表,我们在昏暗的网吧中一字一句地输入自己的科幻小说,它们中有些像《战争与和平》那么长……”他是幸运的,去年刚出版了一套“《战争与和平》那么长”的三部曲小说--《三体》。
一位铁杆科幻迷用科幻的方式评价了这部作品:《三体》后,世界上的人将分为3种:没看过《三体》的;看过《三体1、2》而没看过《三体3》的;看过《三体》3的。而另一位批判性的读者则指出:《三体》完成了其他科幻小说所不能完成的任务,“它,居然像一本小说了。”
《三体》世界中,刘慈欣虚构了一群外星人,在他们生活的世界,有3颗太阳,没有人知道下一秒是春、夏、秋或冬--那是来自数学家庞加莱的一个结论:三体问题不可解。那是个灾难毫无征兆的世界,有一天,居民们终于醒悟,他们决定移民,目标是地球。
如果时间可以像刘慈欣写的那样快速前进,站在未来回望,人们会更能看清楚此刻在中国科幻文学史上的重要意义。《三体3:死神永生》即将出版,这是“中国最好的科幻小说家”刘慈欣迄今为止最重要的作品“三体”三部曲的收卷之作。 “三体”三部曲完成之后,中国科幻小说从此进入“三体纪元”(“纪元”一词,借用了刘慈欣在书里为地球未来的命名方式)。也就是说,我们已经有一部世界性的作品摆在那里了。但是对中国的科幻小说作者来说,这只相当于刚实现了第一宇宙速度。要想进入一个更广阔的世界,他们必须提速。
刘慈欣创造了“宇宙社会学”的两大公理:第一,生存是文明的第一需要;第二,文明不断增长和扩张,但宇宙的物质总量保持不变。根据这两个公理,刘慈欣推导出“宇宙文明图景”(以下文字涉及剧透,请慎入):“宇宙就是一座黑暗森林,每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人,像幽灵般潜行于林间,轻轻拨开挡路的树枝,竭力不让脚步发出一点儿声音,连呼吸都小心翼翼……他必须小心,因为林中到处都有与他一样潜行的猎人。如果他发现了别的生命,不管是不是猎人,不管是天使还是魔鬼,不管是娇嫩的婴儿还是步履蹒跚的老人,也不管是天仙般的少女还是天神般的男神,能做的只有一件事:开枪消灭之。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任何暴露自己存在的生命都将很快被消灭。这就是宇宙文明的图景,这就是对费米悖论的解释。”创造出这样一个逻辑自洽的世界,是一个科幻小说家向“伟大”这个级别行进的标志。
即便外星文明是好意的,和他们接触也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地球文明也可能会因此产生不可预知的蜕变。更大的可能性则是宇宙里根本没有什么统一的道德准则可言,就算有,我们够得上够不上这个道德准则的范围,还是另一回事。我们还可以从地球上的情况来推论,人类是怎么样对待别的生物的,因为我们和蚂蚁啊这些动物的差别,大概与我们和外星人的差别是一样的。所以不要抱一种很天真的态度。
宇宙如同一片黑暗的森林,每一个文明都是带枪的猎手,他们小心潜行,并随时准备着消灭掉那些犯傻的暴露者。地球文明是个傻孩子,它在黑暗森林里生了堆火,并且高喊:“我在这儿!我在这儿!”
从这一刻起,地球文明的历史就发生了重大转折。它所面临的是灭顶之灾。小说中的主人公用善去应对灾难,然而好意铺就的却只是通往地狱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