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嘉兴人文
嘉兴人文

古代水利枢纽——六里堰

发布:2012/6/19 16:07:56   点击:11518

      六里堰原名甪里堰,原是一个水利枢纽,用以节制上、下河之间的水利,以利农业生产和航运事业。其来历,一说因秦汉时“商山四皓”之一的甪里先生而得名,《新华字典》也有甪里堰的词条;一说由于该堰位于海盐澉浦城西北六里,故名六里堰,六里集镇也因此而得名。

      六里堰的建造年代已很久远,据清光绪《海盐县志》记载:“堰以南为上河,去澉浦城六里,客舟不能达浦,咸迫于此,居民辐凑成市,木商盐贾亦萃集焉。”南宋时,澉浦已成为对外贸易的通商码头,但由于澉浦地势高,平均海拔比六里高出两米多,且东南临杭州湾,西南靠南北湖群山,没有直通澉浦的航道,因此澉浦城的货物从上河运到六里堰码头入下河,再运往各地,而内地的货物要从下河运到六里堰,再入上河运抵澉浦,因此,六里堰就成了澉浦城外货物进出的转运码头,商家云集,人多市兴,渐渐孕育成了生意兴隆的集镇,解放后成为六里乡的中心。

      六里堰建造得颇为壮观,规模也较大。堰长大约有四五十米,宽五六十米,南北朝向。堰的两边各为两米宽左右的水闸,一座深闸,闸门为一块块叠起来的木板,可以根据上河水位需要灵活调节,如果把闸门全部打开,可以把上河的水全部泄完;另一座为浅闸,不装闸门,闸底与上河正常的水位持平,如果晚上突下大雨,上河水位满涨,该闸就可以自动泄洪,以保持上河水位的正常。后来,为了保持上河枯水期的正常水位,确保农业生产和航运畅通,该堰下游100米左右的地方,又建造了一座抽水闸,专门开挖了一条引水渠,把下河水通过抽水闸引入上河,成为一个完整的水利枢纽工程。整个堰用长条块的青石砌成,既牢固而壮观。在两个闸之间,中间是一条十多米宽的大道,用以连接两座闸和集镇,大道的北面是一排平房,建在两闸的石基上,南面为一座近似正方形的大厅,中间四根柱子落地,足有上百个平方。大厅两边临闸,南面临水为上河,临窗而望,老沪杭公路及南北湖的野鸭岭尽收眼底,这大厅解放后一直成为茶馆,而中间大通道也就成了小商小贩们提篮小卖的集聚地。

       直到1976年,为了建造南排工程长山闸,需要运输大量的材料,再靠六里堰中转已不适应,所以开挖了澉六运输河,拆除了六里堰,把上河挖深,使上、下河连接了起来。从此,六里堰仅成了一个地名,而其原有的水利枢纽作用已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