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人间鲁迅

发布:2012/6/28 16:18:17   点击:6467

      鲁迅说:“我总记得我活在人间。” “人间鲁迅”,即鲁迅的“人间性”,或“大地性”。 正由于他始终坚实地站在中国大地上,洞见一切,看透了所有把戏,深知民众的苦痛和希冀,所以,鲁迅才为了改变旧世界而呐喊、而反抗,才称自己的写作是“转辗而生活于风沙中的瘢痕”。 在《人间鲁迅》这部精彩的传记中,诗人林贤治生动刻画、真实呈现出鲁迅鲜活的思想、血肉丰盈的个性、特立独行的人格和桀骜不驯的风骨。

    《中国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联合搞了几次调查,调查20世纪“十大杰出作家”,几次调查的结果惊人相似,鲁迅始终高居第一,第二名是金庸。这种结果从未变过,可在中国的历史界和文化界,对鲁迅,无论是生前或是死后,他是最受争议,最被诬蔑,最被中伤,也最被称赞的一位伟人。有人贬斥他没落、朦胧与无知,有人诽谤他虚伪、流氓。大师李敖也曾说鲁迅几乎不能称得上优秀作家,因为他的确没有写出过一部长篇来。当然称赞的人也不少,隔海相望的日本作家左藤青夫尊鲁迅为“东洋第一大师”,和鲁迅同时代的作家郁达夫称鲁迅为伟大的民族英雄。红色政治家毛泽东则把鲁迅的评价推向了巅峰,称颂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这一评价用了三个伟大,七个最。毛泽东很少表扬人,更不会吹捧人,惟对鲁迅推崇备至,世间仅有。对于这样的评价,推崇鲁迅的人还觉不过瘾,有人说:不论当代人对鲁迅作了怎样高的评价,未来的历史学家对鲁迅的评价要比今人高得多。

   一个可以由此得生,也可以由此得死的时代是大时代。大时代总要产生巨人。
  
  鲁迅是巨人。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无须挥舞权杖。作为旧世界的逆子贰臣,惟以他的人格和思想,召引了大群年轻的奴隶。他把对于民族和人类的热爱埋得那么深沉,乃至他的目光,几乎只让人望见直逼现实的愤怒的火焰。数千年的僵尸政治、“东方文明”、专制、强暴、虚伪、保守和蒙昧,都是他攻击的目标。他教奴隶们如何反抗,如何“钻网”,如何进行韧性的战斗。他虽然注重实力的保存,却不惮牺牲自己,必要时照例地单身鏖战。在一生中,他呐喊过也彷徨过,甚至在横站着作战的晚年仍然背负着难耐的寂寞,但是从来耻于屈服和停顿。中国的思想文化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赢得众多的“私敌”,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招致密集的刀箭,因此,也就没有一个人像他一样获得更为辉煌的战绩。他所凭借的仅仅是一支“金不换”,便在看不见的但却是无比险恶的战场里,建树了超人一等的殊勋。
    
  在他身后,自然要出现大大小小的纪念会、石雕、铜像,以及传记。可悲哀的是:当再度被赋予形体的时候,这个始终屹立于人间的猛士,却不止一次地经过有意无意的铺垫与厚饰,成了奥林匹斯山上的宙斯。
    
  平凡的伟大才是真正的伟大。鲁迅是“人之子”,人所具有的他都具有。正因为他耳闻了愚妄的欢呼和悲惨的呼号,目睹了淋漓的鲜血和升腾的地火,深味了人间的一切苦辛,在他的著作中,古老而艰深的象形文字,才会变得那么平易,那么新鲜,那么富于生命的活力。
    
  对于这样一个毕生以文字从事搏战的人,他的形象,其实早经文字本身表达无遗了。世间的纪念物,丝毫也不能为他增添或减损些什么,无非是后人的一种感念而已。如果它所激发的,不是对真理的渴求,不是奔赴生活的勇气和变革现实的热情,而是宗教式的膜拜,那么毋宁说:我们什么都不需要!
    
  历史人物之所以伟大,正在于我们可以因他而深刻地意识到自身的存在;在存在方式的选择中间,我们根本不愿拒绝他的灵魂的参与。鲁迅就是这样一个人。他没有把黄金世界轻易预约给人类,却以燃烧般的生命,成为千千万万追求者的精神的火光。
    
  真正的巨人活在时间的深度里。应当相信,历史终会把最有分量的东西保留下来。  无论是贬低鲁迅还是推崇鲁迅,对我们普通人,其实很简单:“伟大”二字足矣,就是这简单的伟大,也让我们很少走进鲁迅的内心世界,去感受他作为普通人的喜怒哀乐。今天我们不妨挖一个小孔,走进去,领略一下伟大的人间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