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盐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团委三举措推进非公企业团建工作

发布:2013/3/14 16:46:12   点击:1582

     海盐经济开发区(西塘桥街道)作为全县经济建设的主阵地,区(街道)团委更是充分利用区域工业经济力量大的优势,围绕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发展了一批以吉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团委(嘉兴市新社会组织团建示范点培育单位)为首的特色非公企业团组织,在园区内形成了良好的团建氛围。目前,区(街道)团委下属55个团组织,其中非公企业团组织36个,占所有直属团组织数的比例为65.4%;下属4个团委,其中1个为中学团委,3个为非公企业团委,非公企业团委在团委数中占比为75%。从数据中看,开发区(西塘桥街道)团委的工作重点更加倾向于非公企业团建工作。近年来,通过不断改变工作方式方法,开展各种活动,充分调动起了非公企业团组织的积极性,逐渐形成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团工作关系网。经总结,有如下几点做法推动工业园区内企业的团组织建设。

     一、在非公企业建团上下功夫。一是把握开发区内非公企业特点。近几年,随着滨海开发建设的不断推进,在海洋经济发展的背景下,开发区引进了众多高新技术企业和节能环保企业以及大型的临港工业企业,区(街道)团委把握特点,在这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企业中寻找并确定建团对象,抓住他们企业规模大,项目新颖,青年人才层次高等特点,培养优秀的企业团组织,例如建立了海利控股集团团委、亚威朗光电(中国)有限公司团委等。二是善用各方资源拓宽建团渠道。区(街道)在建立非公企业团组织的过程中,积极利用各条线资源(人大、政协等)、各有关部门(经济发展局等)多条线与企业进行沟通,建立团组织。另外,加强与党组织的联系,发挥党建带团建的优势,结合“三问夜访”、“进村入企”工作的开展,经常性的走访企业、联系企业。三是以产业推动建团进程。目前,开发区内部分产业已经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区(街道)团委通过“建一带二”的形式,先以产业上游建立团组织为先,并通过上游的企业团组织带动中、下游的企业一起建立团组织,其中,亚威朗、艾可帅特和北光照明等团组织正是在一条产业上的企业。

     二、在非公企业团建上有创新。一是紧抓团干队伍不放松。为了进一步的理顺工作机制,加强队伍的管理,区(街道)团委在原有的基础上,完善了9项重点团工作制度,规范了工作机制,出台了有关工作细则和办法:一方面明确团委班子成员的各项工作职责,做到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另一方面对直属的团组织进行了划分,分为机关(村、社区)组、事业组以及企业组,分别由3名来自机关、事业和企业的区(街道)团委副书记负责,定期召开片会,交流同行业团建工作。二是挖掘企业资源创新活动模式。将所属各非公企业团组织划分归属到以11个村(社区)团组织为基准点的组内,由村(社区)团组织作为活动和工作的组织者,每年申报团工作和活动,带动企业共同参与活动的开展。三是发挥活动载体的丰富和有效性。积极鼓励非公企业团组织创建青年文明号、青年安全生产示范岗,组织举办各类青工技能比武,开展具有主题性的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在做好日常的工作以外,针对非公企业外来务工者多的特点,创造特色平台,做好新居民子女关爱行动:例如吉安公司团委在暑期开办暑期新居民子女托管班,由青年团员和党员干部组成的志愿队伍为所在企业的外来员工子女做好暑期托管工作,同时,在托管过程中,通过体育锻炼、上课学习、益智游戏等形式丰富孩子们的暑期生活。

     三、非公企业团工作做特色。一是树品牌,做示范。非公企业团组织建设需要有一个标志,需要培育一个大的、好的、有影响力的团组织品牌来影响和带动周边或者本区域的非公企业团组织发展。二是多交流、多沟通。企业与企业团组织之间需要创造更多的平台进行相互的联系和探讨,无论是企业专业性质交流,还是团工作的交流,都需要让他们之间产生一个集体的概念,那就是“共青团组织”。三是深服务,知团“情”。要有创新意识,在保持原有的传统工作基础上,要深入研究,提高团组织服务青年的广度和深度,让基层团员青年,特别是让企业团员青年知道团的定义、团的工作、团的服务是什么,让团“情”在青年间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