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进一步提升两新组织党团共建水平,海盐团县委依托四大工作载体推进青春党建工作。
一是建立“青春导师”制度。针对县级“两新”组织青年后备人才,依托县地方与垂直管理党团组织联席会单位党团组织负责人、党务红领、党建工作指导员等资源,实施青年结对培养和组织结对共建。针对镇(街道)级“两新”组织青年后备人才,依托镇(街道)机关事业单位党团组织负责人、党务红领、党建工作指导员、优秀党员等资源,实施青年结对培养和组织结对共建。“青春导师”每年帮助结对的青年或两新组织团组织上党课并解决实际困难。
二是举办“蓄力课堂”。通过定期举办“微讲座”、 微访谈”、“微测试”和“微拓展”等形式的“蓄力课堂”,在两新组织青年后备人才之间搭建学习交流平台。举行“微讲座”, 邀请有关单位领导及专家,结合当前时政热点和海盐实际,就两新组织青年所关心的就业、环保、公益、经济、科技、再教育等内容进行精炼简短的授课;开展“微访谈”,每次请部分青年谈谈对“微讲座”的感受,介绍个人在工作、学习中的现状和想法,以及所在两新组织团组织发展情况和下一步打算,领导、专家及其他青年可以提问交流。进行“微测试”,开展党团知识竞赛。举办“微拓展”,结合每期主题,适时把课堂搬到现场,通过实践体验提升学习效果。
三是推进园区党团共建。加大园区团建工作力度,在各工业园区建立园区团(工)委、团总支等团组织,并结合园区青年实际,建立园区青年社团等青年自组织。依托各级两新组织青年后备人才,建立以强带弱工作机制,加强对园区内团建基础较弱的两新组织团组织的结对帮扶。围绕园区两新组织青年党团员在职业规划、能力提升、婚恋交友、向上向善、合法权益保障等方面的实际需求,实施“工作生活双帮扶、党内党外双关爱”。举办青年职工技能培训、技能比武、“青工五小”科技创新、职业规划辅导等活动,提高青年创业本领、提升青年职业素养。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建立“青年之家”、“青年加油站”、“青年服务中心”、区域党建中心、党团活动中心等有形阵地。
四是表彰“青春之星”。做好对每个两新组织青年后备人才参与活动的记录、评价工作,根据其参与各项活动的综合表现及所在团组织工作情况,表彰县、镇(街道)两级“青春之星”,向党组织、企业及有关单位推优,并对其成长情况进行跟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