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注重科学策划,扩大覆盖面。合理确定“村村都有好青年”参选对象,设定选拔标准,设计选拔程序,真正挖掘一批农村青年身边的可学、可信、可亲的“好青年”典型。在选拔对象上,注重地域平衡,切实达到每个行政村都有“好青年”,同时兼顾平衡企业青年、创业青年、优秀大学生村官等多类别人才;在选拔标准上,采用“基本标准+导向性标准”的模式,在参选青年符合基本标准的同时把握的导向性要求,确保各方面的好青年都可以脱颖而出;在选拔程序上,突出群众性,充分调动农村青年参评的主动性和村民参与的积极性。
二是注重强化激励,调动积极性。积极为好青年提供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方面的培训教育服务,累计开展培训次数15次,参加培训青年380人次;将部分优秀“好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目前已有84名“好青年”在村级换届中进入村两委;同时,注重从“好青年”中选拔团干部,目前已有78名“好青年”在基层担任团干部;将“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评选纳入“好青年”评价体系,目前已有2名“好青年”被推荐为“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好青年”优先落实青年创业小额贷款贴息、大中专毕业生从事现代农业创业扶持政策等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扶持农民创业致富的相关优惠政策,已累计发放小额贷款金额1349万元,收益青年46人。
三是注重广泛宣传,增加影响力。运用媒体宣传、基层团组织发动造势等多种宣传途径,努力扩大“好青年”计划的社会影响力,增强“好青年”们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引导广大农村青年人人争当“好青年”。如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姚董飞,创业村官大学生徐琼芳等,已经成为了海宁广大农村青年的杰出榜样。同时,还与市供销社联合举办了“海宁农信杯”十佳农产品经济人评选活动,进一步选树农产品营销先进典型,进一步培养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