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平湖市承接了嘉兴市五类重点青少年工作中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群体的服务管理和预防犯罪试点工作。自5月份接到任务以来,平湖团市委迅速行动,积极部署,按照制定的推进方案,切实在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管理和服务工作领域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开展调查研究,分类管理打好基础。平湖团市委通过联合司法部门、综治委、法院、公安局,在全省监狱系统开展了平湖籍服刑在教人员排查行动,最终排查出平湖籍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280人。根据实际情况,一是通过寻找爱心企业结对帮助有困难的孩子,同时还联合劳动部门为部分未成年人的监护人寻找合适的工作岗位,使家庭有稳定收入,有效改善未成年子女的生活窘状。二是针对学业受影响的孩子,提供学业补习。平湖团市委广泛招募镇街道受过高等教育的志愿者和爱心老师,利用闲暇空余时间,为成绩掉队的孩子进行义务补习,帮助提高专业课成绩,使他们在学习中找回自信。三是针对产生心理问题的孩子进行正确开导。平湖团市委通过12355“阳光小屋”青少年成长服务中心和心理老师的介入,帮助孩子们重新认识自我、正视自己,用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面对社会。
二、实现多措并举,营造浓厚关爱氛围。平湖团市委牢牢抓住各类宣传途径对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进行大力宣传,尤其是针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一方面利用“3.5”学雷锋日、“五四”青年节、“六一”儿童节、“6.26”禁毒日等有利时机,开展志愿者与未成年人结对活动,引导和教育该类青少年明辨是非,选择正确的道路。另一方面,通过开展“法制教育进校园”、“法制教育进社区”、“法制教育进村落”、“法制教育进家庭”等活动,教育未成年人遵纪守法。第三方面,充分利用“双网互动”的有利平台,借助网站、微博、微信、QQ等新媒体资源,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两法一条例”宣传普及活动,预防该类未成年人违法犯罪。
三、加强机制建设,管理工作长效运作。为深入做好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管理和服务工作,平湖团市委还创新了四大工作机制,以确保试点工作的长效化开展。一是建立了建档联系机制。平湖团市委按照属地管辖的原则,指导各镇街道建立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工作档案,并要求各镇(街道)的综治部门将这部分人纳入本地区弱势群体的帮扶范围之内,实现重点监护。二是建立了分类救助帮扶机制。平湖团市委针对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各类实际需求,设计与之相匹配的职能部门帮助解决相应的困难和问题。三是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村(社区)与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的联系制度,实现逐级联合各部门共同帮助其渡过难关。四是建立了督导考核机制。在市综治委的指导下,召集相关部门组成督导组,对各镇街道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并把此项工作纳入综治工作目标考核体系,考核结果作为年度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