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盐

海盐团县委大力推进海盐县青年企业家队伍成长

发布:2013/11/29 16:15:54   点击:1743

     在县委、县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团县委于2003年牵头成立了海盐县青年企业家协会。作为嘉兴市首个青年企业家协会,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已经走过了十个年头。十年来,县青年企业家协会积极搭建青年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与发展的平台,为青年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环境,提升了青年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

      一、分类培育,促进青年企业家队伍的整体提升

     1.树立标兵。树立青年企业家队伍中的“领头雁”,发挥青年企业家标兵的典型带动作用,是加强青年企业家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相关部门要按照重点对象重点培育的原则,建立优秀青年企业家定期联系制度,及时了解他们的所思、所盼、所急,完善各项工作措施,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激励他们进一步做大做强。

      2.扶持中坚。对已经具备较好创业基础、个人能力素质优秀、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坚型青年企业家,要加强跟踪培养,建立服务直通车制度,通过提供个性化服务,在帮助企业转型升级、产业提升、资金扶持、政策咨询、人才招聘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帮助他们提升创业水平。

      3.培育新苗。注重加强青年企业家后备力量的培养力度。要加强对青年企业家后备力量的挖掘、培养和支持,开展青年企业家后备人才调查工作,分行业、分类别、分层次建立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信息档案库,拓宽高层次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渠道。鼓励大学生返乡创业,通过出台相关政策、提供小额贷款、设立创业发展基金等措施,加强对“初创”青年的创业扶持。

      二、优化平台,助力青年企业家个人的素质提升

      1.加强培训平台建设。按照集中资源、统一规划的原则,整合相关部门的力量,合力搭建打造有统一安排、有固定场所、有财政支持的青年企业家论坛、讲座、沙龙等活动,邀请国内外成功企业家和著名专家学者到我县授课,为本地有提升素质需求的广大企业家提供服务。结合企业家自身需求,不断拓宽青年企业家外出培训学习渠道,可采取自愿报名和组织推荐、财政贴补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不定期举办青年企业家外出学习班,组织青年企业家赴北京、上海、杭州等地进行专题学习。

      2.加强对内对外交流。在县青年企业家协会内部,要加强片组交流和行业交流。进一步完善并落实片组交流制度,丰富交流形式,加强各区域范围内青年企业家之间的交流和联系,促进不同行业青年企业家之间的合作创业。建立行业交流制度,促使同行业青年企业家相识相知,促进行业信息共享,降低企业生产成本,共同应对市场风险。结合本地青年企业家产业特点,加强与县外青年企业家协会的走访交流,不定期组织青年企业家赴外地进行考察交流和经贸洽谈,不断开阔我县青年企业家的眼界和思路。

      3.注重新老合作互补。依托县工商联、县新生代企业家协会、县女企协和各类行业协会等组织,加强对全县民营企业“二代”传承工作的调研,通过二代传承成功的典型案例剖析、老一辈企业家心得体会相互交流、新老企业家互动论坛等形式,提高企业家以老带新、新老更替的交接班意识,实现青年企业家与老一辈企业家之间的经验与理论互补,思路与方法共享。

      三、鼓励创新,引导青年企业家加快产业提升

     1.加大创新奖励力度。通过设立创新项目奖、优秀创新团队、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对青年企业家中涌现的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个人予以政策及资金优惠,鼓励其加快技术革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工作理论研讨力度,及时总结宣传推广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创业创新典型的宣传,通过在新闻媒体中开辟“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风采”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创新典型的优秀事迹,浓厚创业创新氛围。

      2.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从县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还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低端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特点十分突出。受到县土地供应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用电紧张、环境容量指标限制等要素制约,无论是紧固件、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扩大生产规模,还是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价值前移,作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的企业家群体,我县青年企业家都应该大胆尝试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异地转移。目前,已有少数青年企业家在安徽、贵州等地投资生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青年企业家异地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有序推动产业转移,发展异地经济。

      3.支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深刻影响企业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老一辈企业家相比,青年企业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管理,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也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但我县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许多先天不足,需要党委政府助力推进。特别是党群部门要积极到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新建党、团、工等组织,加强对这些组织的工作指导和帮助,通过实现企业党群组织的活跃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

     4.帮助引进各类人才。积极推进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与同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合作,科技、人事部门要及时收集了解本地企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不定期组织青年企业家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海盐商贸职教联盟建设,推动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

     四、关怀激励,实现支持青年企业家创业的环境提升

     1.完善对青年企业家的激励制度。一是荣誉激励,通过设立人才伯乐奖、项目投资奖、速度效益奖、回报社会奖等奖项,组织开展优秀企业家评选活动,以此在青年企业家队伍中营造竞争提升、勇攀新高的发展氛围。二是政治激励,优先从青年企业家中依法推荐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劳动模范、优秀党员,努力提高青年企业家的政治待遇,拓宽青年企业家参政议政的渠道。

      2.引导青年企业家履行社会责任。建立信用档案,将企业的工资发放、劳动保护、资金信用、社会捐赠等记录在案,作为企业融资、扩大再生产优惠的重要依据。积极拓展青年企业家回馈社会的途径,通过扶贫帮困、赈灾救济、捐资助学、提供就业岗位等公益方式,使“创造财富,回报社会”成为青年企业家的基本共识和自觉行动,主动提高青年企业家的社会形象。

      3.营造尊重青年企业家的社会氛围。相关部门要加大青年企业家先进事迹的宣传力度,通过打造在我县经济生活中有重要影响、优秀企业家积极参与的系列品牌栏目、节目和活动,扩大青年企业家的社会影响,提高其社会声望。正确引导舆论关注,不能过度解读个别“二代”青年企业家的负面行为,不能因为个别有问题就否定这个群体,为青年企业家营造一个真正受尊重的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