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盐团县委积极搭建青年企业家学习、交流、合作与发展的平台,为青年企业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服务和环境,提升了青年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同时,通过四项举措”鼓励创新,引导青年企业家加快产业提升。
一是加大创新奖励力度。通过设立创新项目奖、优秀创新团队、创新先进个人等荣誉,对青年企业家中涌现的创新项目、创新团队、创新个人予以政策及资金优惠,鼓励其加快技术革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自主知识产权,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加大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工作理论研讨力度,及时总结宣传推广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的成功经验。加强对创业创新典型的宣传,通过在新闻媒体中开辟“青年企业家创业创新风采”专栏等形式,广泛宣传创业创新典型的优秀事迹,浓厚创业创新氛围。
二是引导产业有序转移。从县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的产业结构来看,主要还是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低端部分,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密集型的特点十分突出。受到县土地供应短缺、劳动力成本上升、用电紧张、环境容量指标限制等要素制约,无论是紧固件、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扩大生产规模,还是新兴产业的产业链价值前移,作为思想解放、眼界开阔的企业家群体,我县青年企业家都应该大胆尝试企业生产加工环节的异地转移。目前,已有少数青年企业家在安徽、贵州等地投资生产。有关部门应加强对青年企业家异地发展的政策引导力度,有序推动产业转移,发展异地经济。
三是支持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是企业软实力的核心,深刻影响企业经营行为的方方面面,对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老一辈企业家相比,青年企业家关注的不仅仅是单纯的企业管理,他们对企业文化建设有更加深入的认知,也更加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但我县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许多先天不足,需要党委政府助力推进。特别是党群部门要积极到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新建党、团、工等组织,加强对这些组织的工作指导和帮助,通过实现企业党群组织的活跃促进企业文化建设的繁荣。
四是帮助引进各类人才。积极推进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与同行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合作,科技、人事部门要及时收集了解本地企业发展对科技人才、管理人才需求的实际,不定期组织青年企业家到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开展人才对接活动。进一步加强海盐商贸职教联盟建设,推动青年企业家所在企业与各类职业院校的合作,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输送更多的技术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