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宁

团海宁市委实施“青春阵地”行动创新组织建设

发布:2013/12/24 11:30:48   点击:1493

      为了切实推动海宁市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团海宁市委坚持“青年在哪里,团组织就建在哪里”的工作理念,不断巩固和加强团的阵地建设,形成共青团组织与团干部、各界青年的良性互动。

      一是推进“双网”团建,完善基层组织覆盖。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扎实推进“双网互动”工作在全市各镇、街道全面开展。突出青年核心要素,借鉴党建和社会管理网格化管理划分基础,并融汇乡镇实体化“大团委”建设成果,按照地域、兴趣、文化、产业等不同模式,在全市共划分各类网格398个。注重把打造特色网格和凝聚网格团建相结合,形成网格既有横向统筹,又有纵向统抓,还有团建统领的格局,从而实现对各类青年三维立体覆盖。同时将网格范围内各单位和“两新”团组织全部纳入网格范畴,打通大团委建设与双网互动融合,实现网格服务和阵地资源共享。继续推进两新组织团建工作,截止10月底,完成非公企业团建78家,新社会组织团建12家,农村合作社建团6家。

      二是注重队伍培养,实现团青素质提升。年初联合市委组织部制定下发《关于深入开展团员青年“五(吾)带头、五(吾)提升”活动的实施意见》,以团员青年五(吾)带头、团青干部能力五(吾)提升、打造五型团干部队伍的要求,扎实推进三年团青干部的提升计划。本年度围绕成长、阵地、活力、风采四个篇章活动项目,分季度进行实施推进。针对直属团干、基层团干以及团员青年的不同特点开展菜单式培训服务。围绕团队建设,组织开展团干部真人CS比赛及拓展活动,12支队伍、170名团干部参加活动;围绕直属团干能力提升,开展综合实务培训和素质拓展,邀请专家团队采取集中授课,并通过分组承办形式,每月开展团干论坛,围绕水环境治理、三改一拆、城市治堵等热点话题进行情景模拟、面对面交流;围绕基层团干轮训,强化学用结合,以分类引导形式开展团干培训活动,确保团务知识与中心工作不脱节,并逐步完善持证上岗制度;针对团员青年,开展“青春风采”素质能力大赛,通过文字写作、建队活动、能力展示等多个环节为优秀青年成长提供平台,活动共吸引227名来自镇(街道)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的青年参加,通过三轮培训选拔产生28名优秀青年,并将择优入选85后后备干部。一系列能力提升活动的开展,通过专题培训、风采展示等载体,提升了青年开展各类工作和应对复杂情况的能力,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搭梯子”、“压担子”。

      三是突出“青春党建”主题,打造青春党团接力。将“青春党建”工作有机地纳入到网格建设和服务项目设置运行中,并不断延伸工作手臂,丰富项目内涵,让团青工作在网格常态化运行中得到有效落实。与市委组织部、市委“两新”工委共同出台《关于深化党团共建推进青春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在农村青年、城镇社区青年、两新组织青年、学校青少年以及机关事业单位青年等五大重点领域培育“青春党建”主力,并构建起以五大青春主题为支撑和五大青春制度为保障的完整体系。同时,继续以园区团建为“青春党建”有力抓手,加大经济开发区、工业功能区、服务业集聚区、创业园等重点平台团建工作,蒙努集团等重点非公企业党建带团建机制化建设不断加快;经编园区着力打造形成五彩青春党建体系;皮革城团建更加突出品牌项目服务;青年创业园推动青年电商联盟等自组织团建有序进行。

      四是激发阵地活跃,强化服务针对性。以努力建设基层服务型团组织为目标,实现基层团组织与服务青年零距离、服务群众零空隙。在结合党政中心、转变工作作风中,进一步深入基层了解民情、凝聚民心、排解民忧,巩固和深化创先争优活动成果,并把“三民”走访活动结合“三进三服务”活动内容、实施步骤和工作要求进行明确,建立各级团组织目标责任制,通过事先规划目标、事中指导监督、事后考核评价,加强大走访目标管理和绩效考核。通过开展“三个一”(开展一次调研、扶持一个项目、组织一次活动)活动,在组织建设、工作制度、重点活动和项目等方面提供有效帮助,帮助结对团组织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提高团建水平。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团组织结合网格深入村、社区、企业和学校,走访各类基层单位1535个,联系青年群众10236人,并结合“两富”虚拟岗认领、星级美丽乡村创建等形成品牌项目服务。市青少年宫围绕“两富”同行主题,不断深化公益服务项目,市艺术幼儿园平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