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宁

团海宁市委依托公共自行车管理亭打造“红立方”特色志愿服务平台

发布:2014/3/31 20:17:11   点击:1541

      为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推进服务型组织建设,团海宁市委按照“党团先行、全员参与、力量下沉、服务便民”的原则,联合市委组织部,依托交投集团公共自行车“窗口”服务平台,延伸“红立方”志愿服务阵地,使红立方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特色化。在前期以南苑四里“红立方”志愿服务点为试点的基础上,整合东山公园、海宁大厦、李善兰公园、市人民医院、工商局等5个公共自行车管理亭服务资源,推出集团“红立方”网格化志愿服务平台,完善服务内容和管理机制,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一、强化功能定位。以“创志愿服务品牌,树群众满意窗口”为宗旨,发挥公共自行车自身优势和布局特点,为广大群众提供多项便民服务及应急帮助。利用红立方触角延伸广泛、密切联系群众的特点,组织志愿者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宣传相关政策,接受群众监督。通过“红立方”志愿服务活动,引导团员青年亮明身份,在服务群众中增强群众观点和责任意识,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
      二、优化载体形式。在市区公共自行车管理亭,统一设置“红立方”标识,公开服务电话和服务内容。利用管理亭两侧灯箱广告,宣传“十问海宁”、“五水共治”,亮出个性化服务承诺。在人员配置上,以公共自行车现场管理队伍为主体,集团青年党员、团员青年等广泛参与,组建“红立方”志愿服务队。采取常态服务和轮值服务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者开展服务时统一佩带“红立方”志愿服务胸牌和志愿服务帽,主动亮明身份,接受群众监督。
      三、完善服务体系。根据主题需要,适时拓展临时服务点,搭建固态和流动相融合的“红立方”志愿服务载体。服务内容上,开展基本服务。以便民利民为出发点,在“红立方” 管理亭配备医药急救包、应急针线包、多用充电器、简易照明等日常用品,提供免费茶水、药包线包,开展物品保管、指路导航、手机充电、休闲小憩等便民服务。创新特色服务。利用行业优势,为群众提供公共自行车站点分布图和使用手册,开展公共自行车现场咨询、受理办卡等服务。放置“意见箱”和“民情本”,广泛听取意见建议,接受群众监督评价。结合全市“五水共治”、“无违建”创建、生态环保等重点工作,开展政策、法规宣传和知识普及。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创新开展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延伸“红立方”服务领域。
      自2014年春节前夕南苑四里管理亭试点以来,已有300余人次参与志愿服务,向过往群众发放“无违章”创建、绿色出行等宣传资料2000余份,服务群众3000余人,开设现场办卡服务,为市民办理公共自行车租赁卡600余张。团员青年还结合全市“五水共治”重点工作,向过往群众发放“开展五水共治 建设生态海宁”倡议书,积极参与“五水共治”宣传和市区河道巡查。
      “红立方”志愿服务点实行365天无休日,全市广大团员青年及志愿者在重大纪念日、节假日及每月25日“志愿服务日”,带头参加“红立方”现场志愿服务,在服务中提升群众工作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