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宁
海宁市志愿者“学、诺、查”助力“五水共治”
发布:2014/5/16 17:06:03 点击:1631
“五水共治”事关未来的发展,也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实现“五水共治”需要广大市民齐心协力、通力合作。市委、市政府作出了誓以重整山河的决心、壮士断腕的斗志、势如破竹的劲头进行“五水共治”的战略部署。为全面贯彻落实“五水共治”行动工作精神,切实改善水环境,积极引领市民以实实在在的实践行动开展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各项工作,发出志愿者的“好声音”、传递“正能量”,海宁市志愿者协会以“五学、五诺、五查“,助力五水共治共治。
一、建立“五学”机制。学习海宁运河文化。通过书籍读本、宣传刊物、网络媒介、专门讲堂等形式,学习海宁运河文化与主要水系分布情况,了解京杭大运河海宁段在古往今来南北交通水上运输中发挥的巨大作用,感受江南水乡独特的水文化。学习全市治水精神。学习《海宁市“五水共治”三年行动(2014-2016年)实施方案》、“五水共治”应知应晓、市领导有关五水共治重要讲话、《海宁日报》刊登关于治水各类报道、镇、村(社区)两级治水规划等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学习周边水域分布。结合志愿服务活动安排、节假日休息时间等,经常出去走一走、看一看,了解一下居住地周边的主要水系河道、大小水塘、专门水域、农田灌溉水网等的分布情况,做到居住地水情与村情、民情“一口清”。学习爱水节水知识。增进对当前“水乡缺水”的深层次理解,积极转变观念,日常生活中树立对水的忧患意识和爱护意识。学习科学用水观念,学习城乡居民生活用水节水器具使用方法,做到节约每一滴水、爱护每一片水。学习护水举报措施。努力收集水环境治理的信息,开展“随手拍”活动,牢记全市公布的“五水共治”和“无违建”创建监督举报电话,一旦发现有涉及治水方面的违法违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反映问题,形成水环境问题的发现、监督和反馈机制。
二、作出“五诺”表态。承诺家企污水不乱排。青年企业家带头作出企业污水无害处理、绝不乱排污水污泥的公开承诺,并强化企业内部的监管实施,带动行业新风的转变。团青干部家庭污水纳入所在村(社区)规划点,不随意进行处置。承诺发现违规就举报。树立休戚与共的理念,时时刻刻关心关注治水工作进程。以“主人翁”的姿态,认真履行监督职责,对于违法违规行为不纵容、不包庇、不漠视,勇于在第一时间进行揭发举报,保卫治水工作既得成果。承诺防洪排涝互相帮。台风、暴雨天气发生时,青年志愿者积极开展周边群众的生产生活救助,关注弱势群体的洪涝受灾情况,对于急需救助的,及时提供“第一援手”,发扬互相帮助、共战灾情、共渡难关的精神,必要时加入镇村两级抗灾工作组织。承诺节约用水我做起。倡导合理用水、循环用水的理念,在洗涤、卫生、浇花等方面,力争做到一水多用。发现城乡供水管网破裂水流溢出的应及时进行反映,发现有水龙头未完全关闭正在滴水的及时上前帮助进行关闭。承诺安全生态记心中。积极开展防溺水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开展形式多样的安全教育活动,强化自身防溺水意识,不在陌生水域玩水游泳,保障孩子们安全生活、快乐学习。
三、开展“五查”巡防。查河道周边是否有垃圾。组织志愿者定期查看河道里是否有漂浮污物、河岸周边是否有新倒的垃圾,对于能够自行进行清理的,第一时间给予处置,恢复河道周边面貌。对于自行处理有困难的,联系告知所在村(社区)进行处理。查企业作坊是否在排污。志愿者加大对特定区域范围内企业作坊的生产排污监督,一旦发现情况及时进行拍摄取证,提交有关部门进行处置。将较为反复的企业作坊列为重点监管对象,健全长效巡查机制,坚决配合进行查到底、管到底。查公共水域是否被占用。对于发现河道周边及岸上岸下的违法建设、非法填埋河道、倾倒工业和建筑垃圾等行为的,志愿者在第一时间联系有关方面进行反映,并积极配合进行拆除取缔。查生态环境是否遭破坏。志愿者查看河道水质、两岸绿化植被和水生动植物的生存情况,发现有大面积死鱼、河水变色变质、散发异味等明显异常现象的,要积极搜寻原因,并做好记录,供相关部门调查原因并进行处理。查安全设施是否设到位。志愿者深化夏季高温时段“防溺水”巡查工作机制,认真检查安全警示设施是否设置到位、运行良好,发现有毁坏的及时和村(社区)联系,发现有野外游水行为的进行喊话警示、劝说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