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宁

五项运作机制促海宁志愿服务新发展

发布:2015/3/24 11:47:43   点击:1960

      目前,海宁市注册志愿者有44711人,包括党员志愿服务队、文明礼仪志愿服务队、阅读推广志愿服务队等特色志愿服务队共29支。建立了海宁市注册志愿者管理系统,改版《海宁市志愿服务管理手册》,完善注册登记、供需对接、培训、积分、激励等制度。围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提出“全城志愿 文明海宁”的口号,以张家港为标杆,倡导“让志愿服务成为生活常态”。

      一是以创建为导向,多方联动。聚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围绕创建“基础年”,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示我市在创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的新成就、新风貌、新发展。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在政策、资金等方面的支持,加强对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在资源整合、项目运作、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帮助和指导。

      二是以项目为抓手,服务推动。启动“潮公益”——海宁市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通过征集、挖掘、培育一批伙伴计划项目。团市委、市志愿者协会负责征集、发布志愿服务项目,搭建爱心资源对接平台;爱心企业对项目经费冠名资助;志愿服务团队全力实施项目。三方形成合力,实现志愿服务项目和社会大众的无缝对接。

      三是以文化节为统揽,活动促动。在“三”学雷锋日启动海宁市首届志愿文化节,以“文化展示、平台搭建、项目实施”为基础,开展贯穿全年的15场主要活动和18项子活动,组织引导广大群众以志愿服务实践活动为形式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营造社会各界共同关注、支持、参与志愿服务事业的良好氛围。

      四是以社会组织为载体,引导带动。建立开放性的合作伙伴计划,协同来自不同界别的社会组织,共同建立致力于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志愿服务社群,其中包括微博沙龙、爱心联盟、自行车协会等在海宁较为知名的社会组织。同时,为有志愿服务功能和意愿的社会组织开展多元化扶持,根据实际需要提供支持,如组织培训、学习、嘉奖以及相关的协调。

      五是以宣传造声势,真情打动。主流媒体浓墨重彩,聚焦报道大型志愿服务活动,展开全方位、多角度宣传。网络宣传富有成效,及时收集各方志愿服务信息,通过微博、微信等手机客户端实时更新和展示全市面上的志愿服务活动推进情况,让更多人了解和关注志愿信息。

      内外并举、学践并重,优化工作方法,创新工作模式,拓展服务载体,为其参与社会治理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