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盐

海盐团县委启用首个智慧公益网络平台——开启“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公益”新时代

发布:2015/9/17 16:30:51   点击:2192

    在春运、五水共治、微公益等志愿服务活动现场以及社区等志愿服务阵地,只要在电脑上安装相应的程序,并连上网,刷卡机就能开始工作。此外,我们正在研发手机APP、二维码扫码等方式,实现服务计时功能。在志愿服务管理平台记录之前通过手工记录的历史数据,也将被输入平台,但历史时数和刷卡时数分开计算。

    日前,在海盐县党员志愿服务推进会暨“志愿汇.海盐”平台启动仪式上,海盐智慧公益网络综合平台——“志愿汇”正式启动,这是我县首个智慧公益网络平台。海盐由此迎来了“互联网+”背景下的“智慧公益”新时代。

    一、“志愿汇”:首个智慧公益网络平台。

    “志愿汇”作为全县首个智慧公益网络平台,包含“一库”“一平台”“多终端”。  

    “一库”指的是海盐志愿者大数据库,志愿者全部实名注册并与市民卡绑定,以完成志愿者身份认证。同时数据库还拥有历史时数认定、时数查询、活动统计等功能,可以实时跟踪正在开展的志愿服务信息,评估志愿服务发展趋势,为法律规范出台、政策制定提供科学的数据依据。  

    “一平台”指的是海盐志愿服务管理平台,该平台实现了志愿者招募注册、组织管理、活动管理、资源管理,充分满足志愿服务需求和服务愿望的有效便利对接。  

    “多终端”指的是在线上搭建起互联网(海盐县志愿服务网)、社交(公益空间)等多种终端应用。  

    “志愿汇”构建起了社会志愿服务网格,成功将志愿者被动接受互联网信息转化成了主动创造互联网信息,实现了志愿者再组织化,并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专业化发展。

    截至2015年6月30日,全县志愿者人数1.4万余人;志愿服务总队28支,特色服务队20支,志愿伙伴36家;志愿活动:近三年共开展200余次,其中涉及助老助残、文明劝导、禁毒防艾、环境保护等方面。

    二、“志愿汇”让志愿服务“触手可及”。

    “志愿汇”既是传播“正能量”的社交公益平台,也是组织更广大人群投身公益事业的创新性社会动员平台,是加强志愿服务积分评级管理的信息化平台。通过“志愿汇”平台,为广大市民和志愿者提供各类志愿服务信息,使其能更便捷、更灵活、更及时地找寻志愿服务项目,同时也便于志愿者组织更广泛地找寻志愿者。

     在载体上,更多使用网络、APP移动终端、微信、微博等现代通信传播工具,组织和发动市民更广泛地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形成新的网络“正能量”舆论场;在内容上,全方位展现“志愿海盐”主题内容,开展社会动员和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和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在形式上,通过“志愿者注册报名”“志愿服务活动报名”等互动栏目,让公益项目及时落地,惠及更多人群,使公益文化更生活化。

    2015年,团县委、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强化事业保障、加强运行管理、优化服务功能为出发点,联合杭州“志愿汇”平台,搭建“志愿汇.海盐站”志愿管理平台。“志愿汇”的发布,标志着“智慧公益”时代正式到来,成为互联网时代下海盐志愿服务工作转型发展的新方向、新突破。

     三、在智慧海盐建设中发挥集成接缝作用。

     在智慧海盐建设的大环境下,团县委、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积极整合志愿服务、青年服务、党员服务、青年联谊等公益行为,打造“公益积分”平台。该平台将分为个人积分账户和组织积分账户,今后市民志愿服务时数都将被标准量化记录在平台中。“公益积分”将直接成为志愿者享受政策激励、社会激励的主要载体。

    “志愿汇”是激活社会资源,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有效载体和手段。“志愿汇”为海盐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发挥枢纽作用提供了服务平台,为公益伙伴志愿者管理、社会资源对接提高了效率,为民间公益组织的志愿者提供统一保障和激励,激活了民间公益组织的志愿者资源。团县委、县志愿服务指导中心以“激发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活力,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不断强化海盐青年公益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建设,依托“志愿汇”平台,整合多方资源,架起政府、社会组织、企业沟通桥梁,实现公益大融合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