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团中央及团省委的号召,海宁市通过多方发动、项目助推、阵地保障等措施,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扶贫的氛围,以实现全市低保困难家庭的青少年能够得到物质、精神上的关爱,在充满阳光的生活环境中快乐成长。
一、多方发动,倡导广大群体参与帮扶。海宁团市委借助资源优势,广泛发动、统筹组织、有效联系,动员各方力量开展青春扶贫行动。一是发动社会力量。海宁团市委联合商场和地产公司,于10月份分别开展了“益起来”公益捐步走活动和团队三项公益接力赛等公益比拼活动,吸引了广大热爱运动、热爱公益的青年参加。经过两场活动的开展,“Young光微笑公益基金”得到近1万元的捐赠。基金自2012年以来,先后资助574名患病、困难家庭青少年。二是发动团员青年。动员广大基层团员青年开展结对帮扶活动,青年文明号集体、基层团支部、基层团总支的青年志愿者通过走访慰问、志愿服务、助学助医等方式,为结对的100多名困难家庭青少年送去温暖。三是发动学生群体。团市委与高校合作,引导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的大学生,走进贫困低保家庭,传递扶贫济困、友爱互助的正能量。大学生暑期实践团结合“阳光志愿·爱心接力”项目,不定期与困难低保家庭子女进行交流互动,提供课业辅导,帮助孩子们丰富精神世界,形成乐观向上心态。
二、项目助推,开展伙伴计划推动帮扶。海宁团市委发起的“潮公益”——海宁市首批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中,多个项目都关注到了困难家庭青少年,并开展了系列活动,对帮扶行动的开展起到了助推作用。一是收集微心愿圆梦。“微爱童行”项目收集到新居民儿童的287个微心愿,由社会各界认领,为孩子们圆梦。结合年初的“志愿者大招募”活动,机关志愿者参与了百个微心愿的认领。六一期间,团市委与海宁日报合作,为61名困难家庭青少年圆了节日的微心愿。二是普及自护急救知识。“阳光救护”项目进入学校、社区等,送去应急救护的课程,帮助孩子们提高安全意识、自护能力。在“法在心中·青春自护”主题活动中,团市委制作相关展板,在全市多个学校、社区,以及图书馆巡展,并组织困难家庭青少年前往参观学习。三是丰富校园内外的生活。暑假期间,“爱心返乡月”项目的大学生志愿者结合流动少年宫,为困难低保家庭青少年免费开展科普讲座、课程辅导、游戏体验等活动,给孩子们带去精神食粮。
三、阵地保障,开辟多样场所支持帮扶。团市委不断拓宽活动阵地,组织困难家庭青少年到各种教育实践基地开阔眼界、提升素质。一是整合教育实践基地。团市委将市博物馆、抗战史展览馆、青少年农业实践基地等22处作为青少年校外实践基地,以丰富青少年,特别是困难家庭青少年的课外生活。各个基地暑期接待青少年团体500多人次。二是提供素质提升场所。海宁市青少年宫通过发放“爱心教育券”,给予困难家庭青少年免费参与兴趣班、公益夏令营的机会。今年共发放两批“爱心教育券”,约21万余元。六一期间,“两富同行”活动帮扶家庭的青少年,还参与了大脚板乐园一日游活动,学习了交通安全知识。三是开辟线上宣传阵地。利用“青春潮”微信公众平台、“海宁共青团”官方微博等新媒体渠道,发布帮扶相关信息80余条,以扩大宣传,引导社会各界,特别是团员青年关注困难家庭青少年,开展力所能及的帮扶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