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6月份以来,海宁“潮乡阿哥阿姐”平安志愿者,齐心为实现海宁平安创建“十一连冠”,以及杭州G20峰会顺利举行保驾护航,海宁市平安志愿服务已蔚然成风。
一是积极部署动员,强化队伍战斗力。全市统筹立体化建队伍。组织开展群防群治队伍基础排摸,在掌握实情的基础上,制定群防群治工作组织实施方案,建立平安志愿者组织架构,除市、镇(街道)和行业系统、村(社区)按照上级要求分别成立大队、中队、分队外,结合海宁实际,组建市民监督员、社会组织、青年志愿者中队等,并明确各中队招募对象、人数及主要任务,确保招募工作顺利实施。截止目前,注册的平安志愿服务队32支,平安志愿者4.1万。各平安志愿者中队深入发动党员干部、义务巡防员、网格员、保安员、民兵和预备役人员、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爱心联盟成员、返乡大学生等。同时,依托“志愿潮城”系统开展网上招募平安志愿者,市民群众踊跃报名,截止2016年8月底已通过志愿潮城网络平台发布平安巡防活动1200多项,参与人数25000余人次。平安志愿服务工作以护航G20为契机,平安志愿者着眼大局、敢于担当,紧盯重点、统筹施策,迅速掀起人人参与的热潮,全面推进广大志愿者为平安海宁建设、护航G20贡献智慧与力量。
二是注重宣传维度,增强社会影响力。6月18日,举办了平安志愿者“护航G20”启动仪式,落实32支专业队伍参加授旗仪式。结合启动仪式,命名银泰影城6号厅为“志愿潮城”厅,有10个以上积分的志愿者,观影享受VIP待遇。以开展护航G20平安志愿者有奖征名活动为抓手,依托平安海宁、大潮网、青春潮等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广泛宣传,向全体市民发出“迎接G20,共创文明城”倡议书,发动市民群众积极参与平安志愿活动,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活动共征集到300余个创意名称,并最终评审确定“潮乡阿哥(阿姐)”。借用多渠道,延伸宣传手臂,动员全市平安志愿者争当网络环境的净化者、网络正能量的传播者、网络文明的建设者,在峰会开展前夕,平安志愿者除了线下服务外,还在线上扮演好正面声音的放大器,网上舆情信息的采集器和网络负面声音的削减器,开展“守法、守卫、守正”文明网络空间建设等青春微课堂,引导青少年借助“青年之声”等平台正确发声,在非常时期,旗帜鲜明,协同作战,确保网络舆情的正面和稳定。
三是紧扣实际需求,确保服务实效性。开展万人巡防活动。按照临战阶段不少于6次、实战阶段不少于12次、决战阶段每天巡防的要求,由村(社区)制定巡防计划,统筹安排专职巡防员带平安志愿者,开展“面上巡、线上控、点上查”大巡防。3400名机关干部加入平安志愿者队伍,参加“两地双服务”巡防,营造“万员巡防护航G20”的氛围。开展万人守护活动。组织水、电、油、气等重点行业平安志愿者中队积极开展与本行业系统安全相关的群防群治活动,组织志愿者定点守护重要部位及管线设施,共排摸整改内部及周边安全隐患23处。同时,每天安排平安志愿者进驻医院、客运中心、火车站、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开展维护秩序和安检等工作,形成了“万人志愿护峰会”的良好局面。开展万人服务活动。结合“爱心返乡月”大学生志愿服务项目,精心策划“护航G20、暴走文明路”活动,组织166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开展文明劝导、送清凉、鹃湖送水、防溺水教育等服务,总计45场次。推进“志愿潮城便民集市”项目,在鹃湖、南关厢广场等地提供便民服务、医疗义诊、热点咨询、爱心义卖、文化传承等服务,针对G20开展车载灭火器免费检修及灌装。此外,“流动青少年宫”开展了暑期青少年安全自护专项志愿服务活动。
护航G20,决战倒计时,截至目前,全市平安志愿者佩戴“红袖章”广泛开展治安巡防、宣传教育、隐患排查、矛盾化解、舆情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3252场次,为营造良好的社会治安环境贡献了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