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海宁

海宁市聚力文明城市创建 打造触手可及的志愿服务

发布:2017/3/10 16:36:10   点击:5970

     围绕文明城市创建,志愿者的红色马甲在城市里熠熠生辉,2017年的海宁因他们而更加美丽。各类服务有序开展,联动推进,同时志愿者协会不断倡导社会大众“尊重志愿者、关心志愿者、理解志愿者”的人文理念。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的攻坚年,全市上下共同努力,让志愿服务在深化认识上、提升水平上、完善格局上,继续下功夫。

     一是多渠道开展志愿服务,传递“利他”精神。服务中心工作。围绕五水共治和垃圾分类主题,顺应重点工作需求,展现志愿者好风貌。130名青年志愿者在长水塘生态湿地开展“骑行·添绿”活动,在水源地开展公共自行车环保骑行,倡导绿色出行,并种植香樟树树苗500株,同栽一片“共青林”。服务网络文明。在微信平台开展“清朗网络 青年力量”网络文明志愿行动,支持扩大“双禁”工作,1000多名网络志愿者转发留言,传递网上正能量。服务文明城市创建。三五期间,12个城市社区联动开展“邻里守望”志愿服务行动,贴近需求,布点科学,内容实在,是志愿服务顺应城市文明的宝贵尝试。

     二是多方位传承雷锋精神,引领志愿新风尚。突出教育元素。邀请2-5年级小学生加入“公益小天使”项目,通过“环保、文化、关爱、健康”系列公益实践,增强其社会责任感,提高其公益参与度,通过活动践行绿色健康的公益承诺,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带动整个家庭的参与。突出时尚元素。通过FM96大潮之声的音频,传播“全城志愿,文明海宁,让志愿服成为生活新常态”的理念。培育开放式的志愿文化,以i志愿·公益商店为服务平台,为小店员志愿者提供展示机会。用好市区10块LED屏幕,将公益广告作为彰显文明道德素养的可视窗口,实现志愿服务组合式发力。突出需求元素。紧扣社会需求,组织志愿者开展线上线下互动,形成全城联动、志愿服务涟漪式扩散的良好局面,垃圾分类、心理辅导、保护迁徙鸟类等16个伙伴项目根据现实的需求朝组织化方向发展。

     三是多角度注重激励效应,凝聚参与共识。打好“项目牌”。推广品质公益,征集第三届潮公益学雷锋志愿服务伙伴计划,联合专业社工机构对申报的93个项目进行评审,将入围的40个项目予以公示,寻求伙伴资源。聚集多方力量,解决志愿服务经费融资难题,组建项目“保姆团”,让项目资源流动的同时,对项目进行督导、培训和推广。年终开展评审会,对金奖、银奖项目表彰、奖励。打好“长效牌”。用好“志愿潮城”注册志愿者系统,用激励回馈的方式,让志愿者干劲更足。注册志愿者星级认定后,根据服务时长,可兑换一星级到五星级的志愿礼遇产品。打好“榜样牌”。建立志愿服务楷模库,选树身边“活雷锋”,在三五期间开展“万朵鲜花送雷锋”活动,让城市更添暖意。用“青春潮”推送10期最美志愿者事迹,让更多人感受身边榜样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