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嘉兴人文
嘉兴人文

嘉兴解放前的报刊

发布:2017/3/28 16:04:42   点击:13332

  

□清 末 

        光绪二十三年(1897),陈惟俭等创办《平湖白话报》,日出一小张,陈惟俭任经理,张文澍(字馥哉)、蔡伯华、张季勋(字文潮)参加编辑。时值戊戌政变,《平湖白话报》鼓吹革命,遭劣绅忌恨,控告于清吏,报馆被捣毁,报纸被禁办。  
宣统二年(1910),张凤(字天方)在嘉善创办《善报》。   

□辛亥革命时期 

       民国元年(1912),嘉兴《禾报》、嘉善《善报》,平湖《自由月刊》、《平湖新闻》、《东湖报》问世。翌年,嘉兴有《嘉禾警商钟》出版。当时嘉属各县共有报刊9种,《自由月刊》、《平湖新闻》是自由党平湖县分部创办,其余各报大都为拥护孙中山的进步人士所办。袁世凯窃国,扼杀共和,新闻史所称“癸丑(1913)报灾”发生,民国3年,嘉善《善报》被禁,且被袁世凯党徒捣毁,主办人张凤道遭通缉。

□“五四”运动与大革命时期 

       受“五四”新文化运动影响,嘉属各县及海宁县报业发展较快。民国8一16年(1919—1927)间,创办报刊50余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平湖日报》、《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以及期刊《新乡人》、《新桐乡》、《秀州钟》等。 《 新乡人》创刊于民国8年(1919)9月1日,创办人为乌镇沈雁冰、沈泽民等。《新乡人》提倡“新思想、新文化,反对旧文化,旧道德和地方恶势力”。民国11年初,刊名改为《新桐乡》,民国13年停刊。《平湖日报》创刊于民国8年(1919)9月,由汤感心主办。民国14年7月26日刊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对于最近时局的宣言》,8月2日被县知事饬警封禁,主笔徐尚彼、印刷林一梅被拘入狱。民国16年3月复刊,由国民党平湖县党部接办,出版至民国22年冬。《新塍半月刊》、《少年新塍》是嘉兴最早宣传共产主义的报刊。它提倡新文化,介绍十月革命,宣传马列主义。《新塍半月刊》创刊于民国10年(1921)2月16日,由朱亮臣、沈选千、竺饮冰,黄驾白等主持。先成立了新塍半月刊社,发展社员31人,依靠社员和读者捐助经费,出版4开4版报纸。《创刊号》发表了《劳工神圣》、《弭祸的要策》等时评,主张尊重劳工,改革社会经济。《新塍半月刊》共出版10期,在松江绮春阁书社印刷,每期发行500份,300份供给本地读者,200份邮寄北平、天津、上海、杭州、苏州以及日本东京的新塍籍读者,影响较广。民国12年上半年停办。同年10月10日,朱亮臣、沈选千、竺饮冰又创办《少年新塍》,先后出版8开4版旬刊5期,4开4版月刊数期。发表了《列宁底精神》、《巨星陨了》,报道列宁逝世消息,介绍列宁生平,主张学习苏联。在《共雪国耻》一文中,借纪念“五九”国耻,鼓吹反帝反封建的社会革命。沈选千、朱亮人(臣)、朱仲虎在新文化运动中接受马列主义,传播革命思想,先后于民国13年、14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秀州钟》为嘉兴秀州中学校刊。由该校青年会、爱国会、校友会等联合创办,创刊于民国11年(1922)4月1日,每年出刊1期,至民国37年停刊,共出刊18期。《秀州钟》提倡新文化、新科学,进行反帝反封建宣传,辟有论述、文苑、记载等栏目,系反映秀州中学进步的历史记录。
民国11年(1922),在嘉善创办的进步报刊有《微光报》和枫泾镇共读社主办的《黎明月刊》(次年改周刊)。 国民党左派所办《嘉兴商报》,创刊于民国13年(1924)7月28日,褚凤章发起筹组,陆初觉主持。褚凤章是国民党元老褚辅成之子,禾丰造纸厂协理。陆初觉早年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与沈钧儒、褚辅成一起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其时南方革命浪潮汹涌,褚、陆创办《嘉兴商报》旨在响应革命。是年9月初,齐卢战起,因火车中断稿件无法送杭发排而停刊。齐卢战息,《嘉兴商报》由陆初觉主持,在10月间复刊,就地由新办大新印刷所印刷。民国15年10月孙传芳入浙,陆初觉出逃上海,报纸再次停刊。民国16年2月,北伐军光复嘉兴,次月即复刊。是年,“四一二”反革命事变发生,陆初觉于年末被捕入狱。由王店曹衍如主持继续出版。翌年,陆出狱归来仍任报社经理,日出对开两大张,销售全县各乡镇。该报直到抗日战争嘉兴沦陷后停刊。国民革命军进浙以后,全省5家报纸被封,其中有《嘉兴日报》和《平湖民声报》。《嘉兴日报》创刊于民国13年(1924)3月1日,齐卢战争时停刊。战后原合办人袁子樵、沈剑儒、谭天风因资金困难转让给顾绍钧。顾接办后,自任社长兼主笔,日出对开两大张,销售2000份,居嘉属各县首位。民国16年2月北伐军到境,称顾绍钧“迹近土劣”,封报索人,顾外逃,报纸停刊。《平湖民声报》于民国10年5月5日创刊,俞允言主办,张子石主编,与国民党秘密党刊《新平湖》对立。民国16年春,刊登军阀通电反对北伐。北伐军到平湖,俞被捕入狱,报馆被查封。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 

      “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各县国民党创办的报刊,有《嘉兴党声》、《嘉兴党务》、《嘉区民国日报》、《平湖日报》、《平湖图画壁报》、《海宁民报》、《海宁县政府公报》、《嘉善日报》、《海盐县政府公报》、《海滨日报》、《东海日报》等。都获得政府津贴和纸张配给。民营报纸自民国18年(1929)起重新登记,凡申明“宣扬党义”为宗旨者,皆准立案出版。主办人大多是当地政界、商界头面人物。民国16—26年(1927一1937),境内报刊数量增加,有报纸97种,期刊19种。众多报纸中,《嘉兴商报》、《嘉区民国日报》、《嘉兴民报》实力较强,有一定社会基础。

□抗日战争时期 

  民国26年(1937)11月,嘉兴全境相继沦陷,报业倍受摧残,县城出版的报刊全部停刊。《嘉兴商报》于11月10日迁新塍出版,次年6月新塍沦陷后停刊。此时,爱国军民在各县乡村一面坚持武装抵抗,一面坚持文化救亡,出版抗日小报。民国27年(1938)5月,有海宁县袁花的《前锋报》出版;9月,路仲的《啸报》出版。这一时期,还有嘉善县西塘的《无线电报》;桐乡县乌镇的《生报》、《火花日报》;崇德县洲泉的《后盾日报》、《抵抗日报》、《战号日报》等。办报的有爱国师生、民众团体、军政机关,有日刊、几日刊、周刊、旬刊,有铅印、石印、油印,不拘一格。发行量多者800多份,少者200—300份。多数收费订阅,也有免费赠送的。其时,境内抗战报刊前后多达90余种,其中坚持较久,影响较大的有以下几家。《浙西导报》、前身名《啸报》,8开铅印日报。硖石镇爱国青年吴曼华(女)、陆欣夫、姚逸风创办,于民国27年(1938)9月18日在海宁县路仲出版,发行海宁、桐乡、平湖、崇德、德清各地,印数曾达800份。是年12月,专员公署派政工队长胡云翼与吴曼华谈判达成协议,在宣传抗日宗旨和办报工作人员不变的前提下,《啸报》由专署接办,改名《浙西导报》,胡任社长,吴为副社长兼总编辑,实际负责《导报》工作。民国28年6月,《后盾报》(民国27年,洲泉爱国青年金文楚等创办)并入。是年冬,胡云翼调任浙西行署秘书长,仍兼社长,《浙西导报》划归浙西行署主管。11月吴曼华去龙泉,向党组织提出本人要求加入共产党及请派党员来《导报》工作等要求。党组织应其所请,浙西特委先后派张纪斐、陈才庸到《导报》工作。民国29年(1940)3月,中共《浙西导报》支部成立,8月改特别支部。时报纸政治态度更加鲜明,发行范围扩大到吴兴、德清、武康一带。其政治影响扩大,引起国民党顽固派上层人物的惊恐,于是年11月1日由浙西行署主任贺扬灵电令崇德县政府封闭《浙西导报》。《嘉兴人报》,创办于民国28年(1939)元旦,3日刊,在嘉兴县风桥徐八房出版,县战时政工队长王梓良任主编。开始石印,出8开一张。后在对牛浜设印刷所,用脚踏机印刷,出4开报,最多时发行800份。新闻来源除采编本县消息外,还抄发重庆、上海广播电台报道的国内、国际新闻。抗战期间,影响较大的还有《嘉善日报》。其前身为民国18年(1929)6月创刊的《嘉善报》,民国21年改为日报。抗战时期,报社人员辗转于西塘、陶庄、洪溪等地,报纸铅印或油印,不定期出版,报道抗战消息,后遭日伪两次劫走机器,民国31年7月停刊。另有《海北日报》,民国27年11月由海盐县抗敌后援委员会创办,抗敌后援会秘书查今文兼任副总编辑。发行500—800份。民国29年3月,县城沦陷,转入乡村。民国31年9月印刷机被日伪军劫去,停刊。抗战期间,由中共组织主办的期刊,有中共海北工委以平湖县政工队名义创办的《持久》半月刊。民国29年(1940)6月,在海北工委驻地平湖徐号乡创刊,同年8月停刊。另外沦陷区办有《嘉兴日报》、《嘉兴民国日报》、《海盐新报》、《平湖新报》、《平湖日报》、《海宁新报》等,均系汪伪报纸。

□解放战争时期 

       抗战胜利后,各县国民党政府接收敌伪报社产业,先后出版《嘉区民国日报》、《建国日报》(平湖)、《海盐日报》、《桐乡民报》、《嘉善日报》、《海宁民报》等。民国36年(1947)8月,国民党海宁县党部又创办《海宁导报》,翌年12月与《海宁民报》联合出版。《嘉区民国日报》创刊于民国19年(1930)10月,余烈任社长。民国26年11月,嘉兴遭日机轰炸后停刊。民国34年8月24日复刊。国民党嘉兴县党部书记长王梓良兼社长。该报国内外要闻全部采用中央社电讯,王梓良亲自审稿并主笔撰写社论。日出对开4版,大幅版面刊登广告,最多时发行2000份,销嘉兴地区各县。战时在凤桥出版的《嘉兴人报》,战后并入《嘉区民国日报》,民国37年4月又与《国民日报》合办刊头署3个报名。1949年5月7日解放军进城之日停刊。这段时期,经登记核准立案的民办报纸全境有30多家,大多是地方政府和商界的舆论工具。其中历史较久的《嘉兴商报》于民国35年(1946)元旦复刊。由县参议长、商会监事张木舟任社长,日出对开一大张,发行千余份。1949年5月7日解放嘉兴之日出最后一期停刊。《嘉兴明报》,原名《嘉兴报》,民国36年9月创刊,1949年初改称《嘉兴明报》,日出4开l张,5月7日停刊,创办人谢廷琦(民社党人)。《国民日报》,先是浙江国民通讯社嘉兴分社的《通讯夕刊》,后称《国民晚报》,民国35年改出《国民日报》。社长陈乃斌,日出4开l张,发行600—700份。民国37年4月,与《嘉区民国日报》、《嘉兴人报》合版。民国36年(1947)至38年(1949)间,海盐县沈荡镇先后出现《行报》、《乡报》2份进步报纸。《行报》于民国36年(1947)11月17日起试刊,次年3月第13期起正式创刊。社长杨雪峰,主编朱聚生,编辑张辛如和沈志直,他们或与中共组织有联系,或本身系中共地下党员。该报内容注重新闻和特写。第11期起设文艺副刊,每期发行400一500份,发表过不少进步文章。民国37年11月停刊,共出刊43期。以后,朱聚生在民国38年2月,出任沈荡创刊的《乡报》主编,3日刊,发行人许国权。共出25期,5月4日停刊。最后一期刊登了4月30日中共海盐地下组织用“海北人民解放委员会”名义发表的《告全县人民书》。民国36年(1947)末至次年上半年,海盐曾出现秘密《丛刊》。32开油印本,先后出刊5期,每期用其中一篇主要文章的题目作刊名,依次是《我们是主人》、《画像》、《今话》、《感恩》和《烛光》。前4期在上海印发,后1期在海盐印发。办刊人员为海盐及旅居上海的海盐籍知识青年,大部分参加办刊的人员曾与中共地下组织建立。直接联系,并先后参加党组织。抗战胜利后,境内出现几种在杭嘉籍大学生办的报刊。有《禾报》、《嘉兴评论》、《学报》,都未经批准自行出版。其中坚持较久、影响较大的是《学报》。《学报》由浙江大学海盐校友会发行,编辑部设在浙大校园内。主编是海盐人王自强,浙大教育系学生。自民国36年(1947)12月8日创刊,至1949年5月10日共出22期。《学报》揭露海盐县的贪官污吏,抨击国民党征粮、征丁、“戡乱行宪”等暴政,深得读者信任。从创刊时300份,最后增加至800份。办报经费依靠海盐读者订报费以及浙大学友支持。《禾报》由嘉兴籍在杭学生计士雄(浙江大学)、沈节(英士大学)等主办,民国36年6月在嘉兴创刊,同年9月被嘉兴警察局勒令停刊。《嘉兴评论》系嘉兴旅外同学会主办,主编计士雄,民国36年创刊。曾在嘉兴时代印刷所印刷,后转移至杭州印刷,刊期不定,共出七、八期。刊名由浙江大学教务长张绍忠题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