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许你跟我一样,在看到一票逆天高分后才注意到这款名为《Inside》的游戏,那么这款游戏到底是什么?
简而言之,《Inside》是一款由《地狱边境》工作室Playdead制作发行的解谜游戏,最早曾定于2015年发售,Xbox One独占,不过目前也已登陆Steam平台。
在2010年下半年,即《地狱边境》发售几周之后,Playdead便已着手制作新作《Inside》,自E3公布以后几乎就没有了消息。而且《Inside》与其他独立游戏相比可谓生在蜜罐里,在其他团队拼死拼活为了生计努力时,Playdead却由丹麦政府出资支持制作。
言归正传,正如《地狱边境》在6年后的今天也无法完全解释一样,《Inside》的剧情也不是三言两语能说的清的,它晦涩无比,全程没有任何提示,也没有任何文本,但它还是明显带给我们远远超越《地狱边境》的游戏体验。
1 .《Inside》,并没有那么压抑
要说《Inside》,就不能不提《地狱边境》,二者乍一看非常相似,但《Inside》给人的压抑感少了许多。至少在这个世界里,我们能看见很多的活人(尽管大部分都是敌人)以及狗和牲畜,说实话,当我看见第一个敌人的时候甚至非常开心,因为我明白,即便《Inside》再晦涩,这也是一个发生在现实世界中的故事。
光影、画质、操作等等老生常谈的东西本篇不会着墨太多,因为《Inside》在这几方面虽然不错,但确实谈不上顶尖,如果硬要说《Inside》能从制作技术上让人感到“IGN 10分”,那大抵也是心理作用罢了。
其实《Inside》在某些方面更像是《风之旅人》,或许很多人在刚刚接触《风之旅人》的时候都会疑惑:“控制一个带着长围巾的主角,遍地乱跑满天乱飞,这游戏有什么意思?”然而当你一旦进入那个世界,你会从脑海里感受到很多深层次的东西,这是无数细节结合的成果,是单纯用技术不能传递的境界——说的有点玄了,但《Inside》确实是一款无比精致的作品,这精致不是体现在分辨率上,而是体现在只可意会的情感共鸣上。
2.引人入胜的最在剧情
首先要声明,接下来的内容会涉及到很多剧透,我会尽量透的保守一些,但如果你想获得100%的游戏新鲜度,那么还请玩完游戏后再来看吧。
与《地狱边境》的“寻找”不同,《Inside》讲述了一个(疑似)逃亡的故事。本作主人公是一名极其弱鸡的红衣小男孩,不要说那些身强力壮的黑衣男,就是随便被什么东西搞搞也会一命归西,这也奠定了本作的基调:在脆弱中求生,揭开真相。
贯穿《Inside》的核心元素只有一个,那就是“控制”,游戏中有许多行尸走肉一般的人物,你可以通过一顶顶如安全帽般的控制器控制他们,当没有指令接收时,他们就如断电一般在原地待命。除了这种显而易见的控制器之外,其他的控制也比比皆是,例如负责监视的大型机器人、从猪屁屁里拔出来的能操纵意志的寄生虫、用于隔离的大水箱等,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极权主义、高度约束的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