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学术拼爹”是对教育公平的隐秘侵蚀

发布:2023/11/2 12:33:27   点击:842

 


澎湃新闻报道,近三年前,一位退学硕士研究生以长达 123 页的材料实名举报时任天津大学化工学院教授张裕卿学术不端,如今这一事件又迎来了后续进展——本月稍早前,原张裕卿团队于 2019 年 2 月 8 日在某期刊发表的文章被该期刊撤回。原因为数据异常,编辑部表示,根据投诉程序,对文章进行了调查。作者无法提供原始数据,主编和编委会对报告的结果不再有信心,因此被撤回。





根据媒体此前报道,2020 年 11 月,自称为天津大学化工专业退学硕士研究生的吕某实名举报,该校化工学院教授张裕卿在 2011 年到 2020 年间所做的实验、发表的论文多次造假,并多次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等。


事实上,这不是张裕卿遭举报后被撤的第一篇文章。2020 年 11 月 19 日,天津大学在其官网发布通报称,经调查组初步查证认定张裕卿学术不端行为属实,天津大学已解除与张裕卿的聘用合同。


去年 5 月 13 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公布了 2022 年查处的科研不端案件处理决定(第一批次),其中包括了关于对张裕卿等发表的论文存在署名不实、图片重复使用、数据造假以及项目申请书、进展报告及结题报告中存在虚假信息等问题的处理决定。


这里面,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张裕卿 " 多次帮助其女儿发表论文 " 的行为。相关举报材料中列举了张裕卿多次把其研究生的实验成果、论文内容,稍作修改,署上其女儿的名字发表出来,甚至在其女儿还上高中时,以 " 女儿参与修改了论文 " 为由,在其研究生的论文中署上其女儿的名字。


这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官网的相关通报中也得到了证实。澎湃新闻称,张裕卿参与发表的 7 篇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认定为 " 存在署名不实问题 " 的论文,署名栏均出现了其女儿的名字。


以前,说到学术造假、学术不端,人们想到的往往是论文抄袭,或者论文数据造假等。相比之下,这种利用学术权力为子女 " 谋福利 " 的造假行为,更隐蔽也具有更大的危害性。


三年前,多家媒体就曾报道,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原党委书记王松奇长期在其担任主编的《银行家》杂志开设 " 父子集 " 专栏,刊发自己的书法和儿子王青石的文章,其中,其子首次发文时年仅 10 岁。而且在按语中,主编王松奇毫不避讳地吹捧,称儿子的作品 " 文笔清纯生动,风格华丽隽永,像是一股清新的风吹进了《文化休闲》栏目 "。


长城网就此发表评论称,如此毫不避嫌的公器私用,将学术期刊当做给自己和孩子镀金的工具,一方面,让本该展现学术成果的平台,公信和权威丧失殆尽;另一方面,也造成了巨大的不公平。


央视网也于 2021 年 10 月报道了两件事。其一是, 2015 年,刘建国之子刘某阳凭借发明 " 便携式雾霾污染气体快速识别和检测装置 " 获得多个省级、国家级奖项。但该发明在名称、工作原理、外观方面,均与中科院合肥研究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2012 年的一项科研成果高度一致。当时,刘建国任该所副所长。


2018 年,就读合肥一六八中学的刘某阳再次凭借发明 " 酒驾安全激光快速筛查系统 ",获得了多个奖项,并获国家专利。该发明也与刘建国 2011 年所申请的国家专利 " 激光酒驾道边在线监测系统 " 原理高度相似。


其二是,2020 年 7 月,云南昆明一名小学六年级学生凭借 " 结直肠癌基因敲除 " 为题的学术论文,获得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随后被曝出该研究存在 " 家长过度参与 " 之嫌。


据相关报道,该学生父母都是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获奖的研究课题与其父母的研究方向基本一致。


央视网在报道里点评说,是公产,侵占就是违规,谋私就是腐败!


是的,不管怎么说,将学术平台或科研成果公器私用,为自己的孩子 " 镀金 ",是学术之耻,也是对教育公平的侵蚀。" 子承父奖 " 或 " 学术拼爹 " 是一种新型学术腐败,有必要加大惩处,提高其 " 乱伸手 " 的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