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2日,共青团浙江省委在衢州举办全省“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工作现场会暨2023年全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培训班,进一步推进“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加快“红领巾学院”和青少年宫融合发展,提升我省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水平,积极助推现代社区和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桐乡市青少年宫主任闻海鹰在活动中作题为《建设有温度的“家门口青少年宫”,打通校外教育城乡均衡“最后一公里”》的交流发言。
2023年以来,共青团桐乡市委、桐乡市青少年宫以服务青少年核心素养、办好社会满意的校外教育为导向,全力推进年度民生实事工程“桐享社区——建设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不仅建设好2023年度3+5(三个镇街道分宫和五个社区村主题活动基地)重点任务,更是规划好在未来五年内全面形成“市-镇(街道)-村(社区)”的布局体系,实现“一核心(以市级青少年宫为核心)、两连通(连通学校校内外教育、连通家庭社会教育)、三级跑(市-镇(街道)-村(社区)”的青少年校外教育“15分钟幸福圈”。
一、以科学有效覆盖为导向,整合资源
实地调研,确定选址。2023年2月启动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以来,我们成立青少年校外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踏勘、座谈调研等方式,制定了项目建设运行的专项工作方案,确立了组织保障、硬件设施、队伍建设、业务工作等4大类、24项指标的《桐乡市“家门口的青少年宫”之镇(街道)建设标准(草)》,于3月底前确定了“3+5”的选址。首批8个优先选择在青少年人口集中、群众教育意识强、交通条件便利、场地基础较好的镇(街道)和村社区。三个分宫分别是位于中兴路越茂路口物流大厦的濮院镇双贤社区的4楼整层、位于洲泉镇公交站东侧相对独立部分的三层场馆、们于屠甸青云路52号的原屠甸镇文化中心旧址,5个村(社区)分设在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梧桐街道莲花社区,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复兴社区、经济开发区(高桥街道)骑力村、石门镇墅丰村。(第五个基地原准备街梧桐邻里中心,经多次交流和调研,该点商业开发性质,不能确保“家门口青少年宫”项目的公益性原则,所以有变更)。
定向设计,提档升级。2023年4月开始,在团市委和市青少年宫的校外教育正确理念定向指引下,3个镇(街道)陆续结合区域特色,设计打造集体验教育、文化实践、地域宣传于一身的青少年宫镇(街道)分宫,经过多次大小碰头会,对设计方案的交流、比较、修改等环节,稳步推进。截止目前,濮院镇青少年宫分宫已装修完成,于2023年11月初开始试运行,其总建筑面积2000平方米,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内设红领巾学院、小小剧场演艺休闲大厅、体育活动室、文学活动室、书画活动室、舞蹈活动室、创客中心、科技活动室、实践体验活动室等20个活动室,基本满足全镇16000余名青少年的需求。洲泉镇青少年宫分宫原先为镇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办公区域,该部门大力支持青少年事业,全力配合镇党委政府和上级部门的工作,于6月全部搬迁完成,7月开展我们进行实地踏勘与初步设计,9月完成最终方案,10月通过镇项目建设领导小组会议,11月14日完成招标,目前正在进行原办公区域拆除工作,装修工程于11月20日进场施工,同步进行弱电招标、设备采购中。屠甸镇青少年宫分宫已完成设计方案的定稿,面积约为1000平方米,改造预算约370万元,拟分为外立面改造、室内展陈弱电及设备采购等三部分,计划设置7个教室、1个办公室,包括戏剧舞蹈多功能室、口才朗诵教室、科技教室、书画篆刻教室、通用教室、乐器教室、车模船模空间、乒乓球室,可同时满足80-100人左右的需求,11月20日进入招标程序。
在村(社区)主题活动基地建设版块,我们成功探索“以时间换空间”模式,挂牌成立的“家门口青少年宫开发区(高桥街道)复兴社区主题活动基地”、“家门口青少年宫开发区(高桥街道)骑力村主题活动基地”、“家门口青少年宫梧桐街道莲花社区主题活动基地”已在暑期开始运行,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梧桐街道杨家门社区主题活动基地配合整体装修,至年底也将对外开发并开展活动,石门镇墅丰村正在积极筹备,12月初挂牌。
二、以五年擘画全域为目标,顶层设计
全域擘画,规划先行。根据市委五年规划我市全域青少年宫校外教育的要求,年初我们与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学院相关教育专家团队进行沟通对接,开始启动编制《桐乡市“家门口青少年宫”全域建设五年规划》,截止目前已对规划进行五次的面对面交流,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走访、会议座谈等形式,全面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谋定规划,整个规划文本预计于2023年11月底编撰完成。将在五年内,统筹开发全市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建设不少于10个分宫、30个主题基地,构建完成全市“15分钟青少年校外教育幸福圈”,有效助力双减,形成学校放假、分宫(基地)开门的教育对接,担当青少年社会教育主责主业,为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三足鼎立的教育生态系统作出应有贡献。
搭建平台,组织保障。建立与市财政、宣传等相关部门和有关镇(街道)责任区块的“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建设常态化协调机制,确定了各自工作职责和重点工作推进时间。根据民生实事工程谋划,2023年度“家门口的青少年宫”市财政总投入1360万元,根据场所装修及设备购置投入总额,给予一定奖励配置(本年度1:1,以后逐年调整比例),建成后的场馆所有权由镇(街道)政府所有,授予市青少年宫使用及日常管理权,日常水电物业、教师薪酬等运营由“家门口青少年宫”承担,不足部分由所在辖区镇(街道)财政保障。整个运行机制以市青少年宫统筹管理,通过“1+N”社会力量整合机制,协调各部门单位、社会团体组织参与服务,招募专业技术人才、五老、大学生志愿者等共同完成事业。
三、以市宫统筹为核心引擎,全面赋能
人才赋能,加强服务。强化招聘和选拔程序,2023年10月中旬完成在职教职工队伍的扩容,招聘美术、书法、舞蹈、活动等10名教师,由市青少年宫统一管理,开展定期培训和专业发展计划,提高“家门口青少年宫”教师和其他人员的教育水平和专业能力。目前濮院镇青少年宫分宫入驻2名专业教师,完善分宫的功能,做到持续运转,试运行以来,突出政治属性,设计推出“有声语言”“红色电影赏析”等公益体验课程和活动6项,共开设班级15个,吸引200余人参加。以青少年宫“一库一团(师资库、志愿服务团队)”核心专业师资人才队伍为支撑体系,复兴社区、莲花社区“家门口青少年宫”自7月开放以来,以“少年宫找学生”的送课方式,多点辐射一系列特色优质的趣味课程和实践活动,多样化打造“一点一品”的育人课程,解锁“四色菜单”(思政实践+劳动体验+公益课堂+点单课程),沉浸式打造青少年思政引领、实践育人、多元成长的校外教育引擎,通过数字少年宫平台,发布语言、科技、美术、书法等8个大类32项活动课程清单,方便家长、社区在线点单,公益体验课惠及200余人次,暑期、秋季兴趣课程,周末服务100余人次,推动少年宫优质课程和师资向广大村社延伸,促进少年儿童快乐生活、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内容赋能,全面发展。充分利用社区(村)生活场域,布局“社区+开放”学习空间,构建“15分钟校外教育”生活圈。今年以来,已在家门口青少年宫基地开展“走读运河”“‘书虫部落’小博士国学夏令营”“梧桐凤凰家青凤讲堂”“流动少年宫进社区”等各类活动10余场次,参与青少年3126人次。首个校外少先队红领巾奖章争章点项目落户墅丰村,每年至少组织研学活动12场、开展公益课堂12次,链接120余名校外辅导员,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接下来,市青少年宫将持续推动“家门口青少年宫”建设,串点成线、连线铺面,在全市区域内实现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全域性立体化高质量发展,完成校外优质资源全域化发散性辐射,实现青少年多元智能综合素质全面教育,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天赋,让广大青少年都能够在属于自己的成长天地中,充满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地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