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根付,男,1973年10月生,中共党员,现任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科技园经理,嘉兴市四届青联农林科技界委员。先后十多次被评为浙江省青年星火带头人、科技示范户、嘉兴市十佳营销大户、嘉兴市劳模、平湖市十佳青年、全国农村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浙江省十大优秀青年、浙江省杰出农村青年等,还当选为浙江省人大代表,平湖市党代表。
沈根付,是浙江省平湖市新埭镇丁桥村一位普通党员。今年34岁的他凭着一股子闯劲,在发展现代农业的路上,敢为人先,依靠科技,创造出了不凡的业绩。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沈根付在自己致富的同时,积极帮助困难群众一起富,成为平湖农村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楷模。
沈根付在技校学的是蔬菜,1992年毕业的时候很多同学都离开了他们所学的专业,进了工厂,但是沈根付却选择了回家种地。这一不同于一般人的举动,遭到了他家里人特别是父亲的坚决反对。可沈根付凭着一种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干劲和豪情,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从一开始的种植蔬菜,到边种边搞营销直至后来的创办农业基地,沈根付尝尽了其中的甜酸苦辣。
灵芝亏本改种蔬菜
种灵芝是沈根付发展种植业的开始。当时他拿来做原始资本的3万元钱是家里准备造房子用的。当时灵芝在国际市场上很畅销,沈根付培育灵芝的时候,灵芝的市场价格还在稳步上升,从一开始的每公斤12元涨到15元,一直到后来的22元。价格的猛涨使沈根付的信心也在猛涨。但是,好日子并不长,很快,灵芝的价格不可遏制地狂跌了,根本找不到市场,就是本来与他签好购销合同的上海金山医药公司也不肯按每公斤12元的既定价格收购他的灵芝,后来经过到处托关系才以9元一公斤的价格脱手。
亏本了,背后的指指点点立马就多了起来。很多村民都在说,他们早就看到这个倔强的小伙子不会有什么好结果的,逞能!是继续还是放弃?面对重重压力,沈根付激励自己,一定要干出点成绩来,用成功的事实去反驳他们,他绝不相信自己做不好。 1994年,沈根付开始搭大棚种蔬菜。
逼上“梁山”搞营销
第一次种的蔬菜是茄子,大棚就1亩多地,搭在自家的田里。凭着扎实的技术,沈根付的茄子获得了丰收。而更加运气的是,当时的茄子价格实在是好,当地小镇上就卖到了每公斤3.75元,结果盘算下来,1亩多地的茄子卖了16000多元,相当于在工厂做工两年的收入。
第二年,沈根付一下子种了5亩茄子。产量是急剧增加了,但市场仍旧这么大,光靠一个镇绝对消化不了这么多茄子。于是,沈根付被逼上梁山,硬着头皮,租了一辆货车,把蔬菜运到上海市场出售。由于自己的蔬菜不够装满一车,沈根付从本村种植户那里收购了一部分,一同运到上海销售。经过一天多的吆喝,沈根付运到上海的蔬菜脱销了。回家途中,精明的沈根付算了一笔账,虽然从种植户那里收购的蔬菜数量不算多,但其中的差价利润足以支付租车的费用,搞蔬菜贩销确实有利可图。于是,从那时候起,他把家里的5亩多地交给老爸种,自己专门跑起了蔬菜贩卖,踏上了漫长的农副产品营销之路。从附近收购各种各样的蔬菜瓜果,卖到上海等地的农贸市场。随着贩卖次数的增多,贩卖蔬菜的量也越来越大,沈根付跑的地方也越来越多,不光是附近的,连江苏的无锡、常州等大中城市他也经常去。
大胆投资建立生态农业园
上午睡觉,下午收菜,晚上拉到上海等地的市场去卖,清晨回家,沈根付每天就这样辛苦地奔忙着。短短的几年的农副产品营销生涯,沈根付跑坏了4辆摩托车,也的确赚了不少钱。但也让他备感身心疲惫,加上各家各户收来的瓜果蔬菜在质量、外观上都有不小的区别,这给他的销售带来了不少的麻烦。于是他想自己去搞个基地,这样便于统一蔬菜的规格和质量,反正种菜也算是自己的老本行。
1998年,沈根付在交通更加便捷的牌楼村租了40亩地,全部种上了小西瓜,并一举获得成功。2001年下半年,沈根付在新埭镇溪漾村承包了114亩土地,大胆投资80多万元,创办了平湖市缘绿生态农业园区,主要种植日本拿比特小西瓜、澳大利亚油桃、美国墨李、卡特杏以及黄瓜、扁豆、小南瓜、平包菜、早毛豆等各种时鲜蔬菜。这几年,沈根付依靠科技把园区经营得红红火火,实现了产品绿色化、管理信息化、服务一体化。今年上半年,沈根付与该镇同心村农民朱卫合作,又大胆在桐乡崇福镇承包了202亩土地,发展大棚小西瓜生产。他们一个负责种植,一个负责销售,率先种植的120亩大棚小西瓜创纯收入60万元,从而拓宽了现代农业的经营路子。
现在,沈根付经营的生态农业科技园的总面积达到了423亩,其中有果园104亩,钢管大棚270多亩,这两年,园区每年生产各种水果蔬菜达1600多吨,获利40多万元。今年,尽管遇到了两次台风的袭击,遭受了不小的损失,但他灾害面前不气馁,在尽快恢复生产的同时,及时调整种植布局,减轻了损失,到目前还是获得了10多万元利润。他说,比起过去,他现在的经销要轻松多了,一方面是因为自己有了园区,在产品质量上有了保证,另外经过自己多年的经营,已经建立起比较完善的营销网络,很多事情一个电话就可以解决了。下个月,他打算再投入120万元,再搭建170亩钢管大棚,争取使农业园的年产值达到540万元的规模型农业企业。
带领群众一起富
俗话说,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富。这几年,作为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沈根付在带头致富的同时,做到不忘帮助周边贫困农户一起富。该镇旧埭村8组困难户陈志龙、陈志明弟兄俩,因为父亲过早去世,家庭生活十分贫困。1997年,沈根付了解情况后,从搭棚用的毛竹、薄膜到种苗、化肥,全部垫付,帮助陈志龙弟兄俩发展种植了3个大棚2.7亩的小西瓜,并经常来到大棚内指导他们种植。西瓜成熟了,又亲自叫车装运,帮助销售。就这样,在沈根付帮种包收全程服务下,陈志龙第一年种植的大棚西瓜就获得了每亩4000多元的净收入。如今,陈志龙在发展效益农业的路上越走越宽,已发展果园生产40亩,大棚生产10多亩。前年,陈志龙的母亲因病去世,欠了一屁股的债。在弟兄俩几千元的生产成本还没有结清的情况下,沈根付仍旧伸出援助之手,主动拿去7000元,解决了弟兄俩的燃眉之急。今年,陈志龙40亩果园里种植的梨树、桃树等开始采摘上市。沈根付又以比市场价高出30%的价钱全部收购,使他40亩果树净增收益1万多元。今年台风“麦莎”过后,陈志龙10亩大棚不知种什么才好,沈根付又亲自培育品种为“种青都”的苣笋苗4万多株,让他种植。目前,这10亩大棚苣笋长势良好,预计今年元旦开始上市,使陈志龙又将增加净收入2万多元。在沈根付近8年的帮扶下,陈志龙不但盖起了三间三层楼房,而且还清了历年的欠债,生活一天比一天好过了。鱼圻塘村7组困难户周玉法,2000年还住在低矮潮湿的平房里。沈根付采取同样的方式帮他发展大棚西甜瓜和果蔬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周玉法的生活已经逐渐得到了改善,如今也盖起了二间新楼房。
像陈志龙这样,在沈根付的帮助下搞起果蔬种植的农户,还有好几十户。沈根付不但在技术上给予指导,还在资金上给予救济,营销上给予帮助。有时,他每天要跑4到5个联系户,忙得不可开交,但他乐此不疲。
新埭镇鱼圻塘生态农庄业主何秀明原是一位搞装潢的老板,对果蔬种植可谓一窍不通。自从他在鱼圻塘开发生态农庄后,沈根付同样经常上门进行技术指导。什么时候种?种什么?怎样种?沈根付总是不厌其烦一一传授。今年台风“麦莎”过后,何秀明原来准备种植秋季小西瓜的28亩大棚,因为西瓜苗受淹致死,不知种什么才好。又是沈根付亲自过问,帮助购买种子、薄膜、化肥等,让何秀明及时种下了28亩鲜食大豆“六月拨”。目前,何秀明这28亩鲜食大豆“六月拨”进入了上市高峰,每天有近千公斤的大豆采摘上市,每公斤售价达到了2元多。何秀明高兴地拔着手指细算:一亩“六月拨”可产鲜食大豆500多公斤,按照这个价钱,可收入1000多元,扣除成本,每亩可获净利700来元,这样,28亩大豆可以增加净收入2万多元。他高兴地逢人就说,是沈根付传授技术,才使他获得如此好的收益。
曾经有人说,这几年,新埭镇的大棚果蔬生产得以大发展,这其中沈根付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但沈根付却认为,这是他应该做的。他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能够用我的一技之长,帮助贫困农民走出困境,逐渐走上致富之路,我心里高兴。”
(摘自新埭动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