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支教条件可能影响师范学校生源 免费教育受质疑

发布:2007/4/7 23:14:10   点击:8316

 师范生教育回归免费 教师这个职业不再神圣

 教育免费新政策能吸引多少人走入师范大学,还是个未知数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成为2007年惠及民生的又一福音;然而,喜悦背后,有人开始担忧,这一以下乡支教为“条件”的免费教育是否会影响生源。

      “教师这个职业头上的神圣光环正在弱化,它已经变得功利化了!”一个任教十余年的教师说,教育资源的不均衡直接引发新问题:教育腐败,贫困地区师资流失严重,教师的形象和社会评价在下降。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问题解决不好,新的问题就有可能产生。师范生免费教育是个利国利民之举,但这只是开始,要为教育改革带来春天,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免费教育的“回归”

    “什么,又要免费啦?”听到师范生免费教育的消息,准备去健身房的李敏(化名)吃了一惊,她的母校陕西师范大学也是六所试点院校之一。

      1997年,李敏考入该校文秘教育专业。当年,国内高校已经出现全面扩招的势头,很多地方高校的师范类专业陆续开始收费。李敏和同年的师范生经历了这场师范教育从免费到收费的变革。

      大二那学期开学,学生突然接到学校通知,师范类专业也要交学费,文秘教育专业的学费是每学年900元,而那时,他们已经享受了一年免费教育。

    “为啥突然要收费,没人告诉我们为什么?”李敏描述。在她的印象中,师范生免费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

      这种印象来自历史。我国历史上的师范生免费教育可追溯至京师大学堂时期。据记载,《钦定京师大学堂章程》中规定:“师范出身一项,系破格从优,以资鼓励”,师范生食宿公家供给,宿舍、自修室宽余,伙食讲究,而且还有奖金。在民国时期,这一传统继续维持。

      新中国成立后的计划经济时代,国家包办高等教育,免费教育扩大到所有的大学,学生免学费、住宿费,部分学生还能享受助学金。

      1993年,国家出台《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规定非义务教育阶段培养成本收取一定比例费用。此后,除农林、师范、体育等专业的其他专业开始收费。此间,师范生一直享受着比其他专业学生更优厚的免费待遇。

      1996年,高等教育收费改革波及师范类专业。

    “老百姓中质疑声一片!”陕西师范大学一高校教师回忆。

    “有谁听过,上大学,第一年不收费,后三年收学费的,可我们就经历了这种怪事!”李敏说,“突然收费让很多农村来的学生措手不及!”她所在的班级48人,20多个来自农村,基本上是冲着不交钱才选择了师范。

      当时,班里有个山东沂水山区来的女孩,每年的生活费才600多元,突然要交900元学费,一下子不知道该咋办?“学校也没解释,为啥突然要收学费,我们感觉稀里糊涂的。于是,便有人提议,给《焦点访谈》打电话投诉,还有更极端的,艺术系一下子要收六七千元,学生们都跑到行政楼外抗议去了……”

      不过,收费也似乎不完全是坏事,李敏觉得,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自由择业,不再定向分配。

    “那个时期很浮躁!”当时,理科生走俏,文科生没人要,“读书无用论”在很多学生的思想里蔓延,“教师又是个吃不饱饿不死的职业,没什么挑战性!我们班,转行的、考研的也不少。”李敏说,她就从来没想过要当老师,毕业简历甚至没有按师范类的做,最后当了老师纯属偶然。

      10年后,师范教育收费的负面影响开始显现,北京师范大学政策研究室方增泉说,报考师范院校的优秀生源明显减少,毕业生中一些比较优秀的不去从事教育工作;由于倾斜政策不到位,毕业生不可避免地从农村走向城市、从贫困地区走向发达地区,从一般学校向重点学校集中,教师资源分布更不均衡。

      当支教成为“免费”的条件

      然而,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师范生免费的条件是支教三年。

      根据政策规定,2007年被教育部直属的6所师范大学录取的所有师范专业学生,必须与学校签订基层支教协议。比如陕西师范大学就出台配套政策:2007年的师范专业新生在享受免费的同时,有义务到国家约定的西部农村中小学任教3年。

      “如果知道要支教,我宁可不报师范!支教3年,3年满了怎么办?我还能不能回城,二次就业又怎样,一切都是未知数。”有学生表示担心。

    “最近,好多家长问我,小孩考上师大,是不是要支教三年?我不让你们免费,我还想让孩子上师大,但不去支教行不行?”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董老师说,近日,他不断接到一些准备高考的学生家长询问。“好多城里娃不愿去支教,家长担心三年后能不能回城,二次就业又很难;农村成绩好的也未必愿意报这个,你想想,在西安当老师,带家教挣30元,在农村可能才5块,学生也会考虑这个。”他担心,生源会因此受到影响。“世上哪有免费的午餐!”该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二学生张帆说。在上《当代中国教育政策分析》选修课时,看到西部农村教育条件那么差,他也曾想过支教,“可是后来仔细想想,如果想回来怎么办,既不能一走了之,又不能安心教学,这种可能性占一半,只好放弃!”

      和张帆同在一个班的刘佳也有过支教的想法,她想试探一下父母的意思。大一那年放假回家,刘佳将想法告诉父亲,父亲没说什么,而是翻出过期报纸里的一则关于大学生支教的消息。消息写的是,一个男孩信誓旦旦地跑到贫困山区支教,结果吃不了那里的苦,东西没带就走了。

    “你吃得了这样的苦吗?”父亲问。

      刘佳沉默了一会儿,“我也怀疑!”她说。

    “教育本身就是一种风险投资,有投资就期望有收益!但是,现在教育投资的风险越来越大。接受高等教育,也是为了就业,期望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回收投资成本。教育资源不均衡导致农村教育条件差,教师待遇差,支教三年,能不能适应暂且不说,三年后的出路如果解决不好的话,无疑给免费教育套上了枷锁。如果学生和家长对接受免费教育的未来不看好,那么,很可能选择不接受。”一位学生家长说。

      针对这些问题,3月7日,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房喻在“话说免费教育”座谈会上承诺,“政府和学校会对毕业后到农村的学生负责”。

      学生支教期间,可通过寒暑假回学校读教育硕士研究生,支教期间便可拿到硕士文凭,也可在支教结束后继续深造;支教结束后,国家会提供专场招聘会,让毕业生选择自己的去向;另外,国家还考虑到了毕业生支教时的住房、结婚、生子等问题,也会陆续有相应的政策出台。

  “免费”是个三农问题

    “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实际上是个三农问题,给贫困生提供了机会,解决他们上大学的问题,毕业后又可以支援贫困地区的教育,是件非常好的事情!”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学工组雷老师说。

      该校校长房喻也在“话说免费教育”专题座谈会上介绍:“为鼓励学生学习,享受免费待遇的师范生,学习不努力将被淘汰到非师范专业,仍然得交费。”另外,学校鼓励学生毕业后终生从事教育事业。

      免费教育真的能够吸引优秀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吗?有网友表示怀疑。

      据一项关于中小学教师流失意向调查显示,当前有30.8%的西部贫困地区中小学教师想换职业。师资流失的基本走向为,农村流向城市,西部流向东部,非重点向重点学校集中。

      这种地域偏向已经在师范生择业时得到体现。

      刚开学,负责毕业生就业的雷老师已忙得不可开交,“今年,非师范类的就业状况很不乐观!”

    “往届毕业生,去西部的少之又少!”雷老师说,“学生择业,首先关注东南沿海城市,其次是华东华中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中学以及各方面条件好待遇好的院校;再次,考虑东部条件好的私立院校,有固定生源的学校、年薪两万以上的学校。前几年,西部包括陕西在内的学校,学生都瞧不上,都留给本地一些地方师范院校了。”

    “今年,已经签约到东南部地区的,年薪两三万,学生们觉得月薪1500元可以接受,西部地区拿的工资越少!甚至有拖欠教师工资的。我们学院曾经有个男生,满怀抱负地跑到一个边远山区任教,但去了没几个月,工资就发不下来了,没办法,这个学生只好背着包袱又回来了。”

    “人们常说,教师是蜡烛,燃烧了自己照亮了别人!但是,要燃烧总该有蜡油啊!教师首先是人,也要生存!只要国家对教师的行政投入做好了,还是能留住人的。”

    “教师这个职业不再神圣”

    “教师的社会地位正在下降!”西安市三中政治教师梁丽说。

      一次偶然机会,梁丽和两个大学同学冯小卫、雷大鹏聚在一起。1993年,他们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政教系。提到师范生免费教育的回归,曾是免费教育的享受者,又任教十余年的他们感慨颇多。

    “我们考大学那个年代,刚好是全民经商的年代!中学教师的社会地位不如大学教师那么高,师范院校是培养中小学教师的,所以根本没人报!”梁丽说,“大学里,我们班的学生大多数都是调配来的。”

      高三班主任得知梁丽被调配到了陕师大,感到痛惜,“如果我知道,我一定不会让你报师范,也会告诉你,在是否调配一栏里填‘否’”,她的同学中,想搞科研的占了大多数。

      梁丽、冯小卫、雷大鹏都是所在班级惟一一个报考师范院校的学生,四年后,他们走上了讲台。

      十几年来的教师生涯,一个感受越来越强烈,这个职业的荣誉感和社会评价已经几乎不足以支撑他们继续站在讲台上,剩下的只是一点信念和做教师最起码的责任。

    “教师的地位与教师本人的关系很小,而与所在学校的关系很大。你说你是某知名重点中学的教师,对方一听,眼睛马上就亮了;在同一所学校,围绕高考、中考指挥棒,与之有关的科目的任课教师普遍受到学生和家长的尊重,这本身就是一种歧视;为了受到老师的多一份关照,有些家长会想尽办法讨好老师,其实,这同时也是在贬低教师。”

      教师社会地位的降低也与形形色色的教育腐败有很大关系,“教育腐败破坏了教师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

      与当时刚上大学时相比,十几年后的同学聚会,身为中学教师的他们发现,他们被昔日的同学遗忘了。“我有个从小一起长大的同学。高中毕业后,我考上了本科,上了师范,而她上了专科,后来进了外企;我拿起了教鞭,她当了白领,收入的巨大差异让别人觉得,她现在比我优越。同学聚会上,面对昔日的同学,如今的白领、出国留学者、博士……主持人竟然没有介绍我的身份。我是一名中学老师,我知道他们怕伤害我的自尊心……是我所从事的职业群体决定了我在他们心目中的地位。”

    “整个社会的功利化使教师这个职业变得有些怪模怪样,就像一件衣服,它是麻的还是布的,质地如何没有人在乎,人们在乎的只是你的价格以及是哪个牌子;你是否受到尊重,与你的知识学养人格和对社会的贡献没有关系。”

      梁丽说:“我曾经说过不做老师,一门课要教一辈子怎么受得了啊!可后来,我发现,我注重和学生之间的交流,我能够成为一个影响别人的人,这是我做老师最大的权力和机会。我为什么做老师,因为我可以影响他人。”

    “免费”一切只是开始

    “第一次听到师范教育回归免费的消息,很高兴,但一得知还有个条件,觉得挺复杂的。”梁丽说。“强扭的瓜不甜”。也有人担心,这些学生下去,能不能安心教书,是否会三天打鱼两天晒网,会不会把关系挂在农村,自己先跑了,免费教育岂不浪费?会不会因此产生新的教育腐败?比如有门路的人总会找到办法让孩子既享受免费教育又用不着支教,甚至也不会当教师。

      有人说,中国的教育改革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一个环节处理不好,就有可能产生新的问题和矛盾。

      教师雷大鹏说:“师范免费教育的回归就是为了促进教育发展和教育公平,而留住人才的根本办法就是改善教育环境,提高教师待遇。”雷大鹏说。他曾听一个导师讲过一个设想,解决东西部教育对策之一,就是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比如你要从西安跳到上海去,上海的最低工资是4500元,那么,我在西安就给你4500元的工资,这样想办法留住人才。又如,日本韩国的基础教育,日本的教师享受公务员待遇,韩国教师的工资是排第一位的。”

      全国人大代表、华中师范大学原副校长、终身教授叶建农认为,如果国家对师范院校实行免费政策,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具体的细则,比如有的师范学生毕业后不愿从事教育事业或是为了不还学费,就假装到学校工作,其实去了别的单位,或者干上一年就跳槽,对此应该如何制约?这种免费政策要让该享受的人享受到,不享受的人走开,一定要减少漏洞。

      另一全国人大代表朱学琴说,师范教育免费能为教育尤其是农村教育输送高水平的优秀教师人才,但要让这些人才安心、甘心在最需要他们的地方担任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还要花大力气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地位,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让这个职业本身具有更多的吸引力,然而师范教育免费也是力促教育均衡发展的力作,但公平不可一蹴而就,一切才刚开始。

                                                                                                  来源:【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