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林斤澜说》:“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

发布:2007/4/8 12:35:33   点击:8321

  

     老舍说:“在北京的作家中,今后有两个人也许会写出一点东西,一个是汪曾祺,一个是林斤澜。”这是1962年的话了,但预言得到了印证。汪曾祺和林斤澜是当今文坛响当当的人物,其优秀作品堪称经典,大概没有人会反对。不过,两老作品风格不同,汪曾祺拥有大量的读者,而读林斤澜作品的人相对少多了,好像有些曲高和寡的意思。这点,林斤澜自己也常感叹。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原因,关于汪曾祺的传记和研究也就多些,林斤澜的传记则至今才有第一部——《林斤澜说》。

    《林斤澜说》不以传主生平为序,写法散文化。如一部电视纪录片,并擅用长镜头表现。所列十一章,均可独立成篇,多记林斤澜与师友的交往,与沈从文、老舍,与汪曾祺,与高晓声、沙汀、艾芜……

      程绍国写了很多别的作家,有些提法林斤澜或许未必认可,但这一切意在林斤澜,意在表现其生存智慧和高明的创作。更为可贵的是,《林斤澜说》所述近五六十年中国文坛的人与事,都以人性和谐为立足点。所以,这是一部不是传记的传记,是一部有意味有特色的传记。从这本书里更多地了解了林老,才会晓得他年轻时节居然到台湾干过地下工作,而且在“二·二八”事件中被捕,险些丧命。我更不晓得林老从少年时代起直到后来,居然结识了那么多了不起的大家,受他们的熏陶,也成为他们的薪火传人或同道。那些名字是多么令人肃然:梁实秋、焦菊隐、史东山、郑君里、张骏祥、许幸之、戴爱莲、叶浅予、盛家伦……这还是林老踏上文学之路之前的师长,他后来结识的同道、朋友及师长,更是了不得,唐湜、莫洛、赵瑞蕻、林昭、沈从文、老舍、茅盾、端木蕻良、骆宾基、萧军、杨沫、沙汀、艾芜、高晓声、叶至诚、汪曾祺、刘真、陆文夫……这些当年风云际会的人物现在都不在了。其中死得尤为壮烈的是林老在苏南新闻专科学校的女同学林昭,她是和张志新一样为说真话而献出生命的,死时才三十六岁。在狱中她曾写过一首诗:“自由无价,生命有涯,宁为玉碎,以殉中华。”直到1980年岁末,才为林昭召开了第一次平反纪念会,而这个纪念会的主持人,就是林斤澜,因为他是当年“苏南新专”的学生会主席。我读到这些人,读到这些事,每每怅触,每每温暖,也每每伤感。这些人都不在了,但这个世界仍有像绍国这样的人在记取他们的声音,他们的面容,他们的文字。他们的生命,已然凝成历史。


       沈从文与林斤澜聊写作,提起刘绍棠写景爱用“鸟语花香”、“桃红柳绿”、“大地回春”、“风和日丽”等语,沈从文直摇头,问:“刘绍棠呢?他看见的春天呢?他在哪里?”有教育家自费出版散文集,向林斤澜索序。林以为其文章无个性,亦以此典故回敬,借沈从文口问道:你呢?你在哪里?你的春天呢?你的感觉?你的个性?这是《林斤澜说》提到的故事。

       老舍对汪曾祺和林斤澜的赞誉可谓独具慧眼,但是他对后来发生的历史变故完全料不到,看他们两人的作品,感到百劫余生后,仍不曾消磨的文章趣味人生态度,只是前辈老舍已在地下,对此会有什么评价就不得而知 。

       这本传记的问世,引发了作者阅读林斤澜原作的热情,这倒也是一件有趣的事情。

                                                                                                        

 

                                                                                                                 (引自新京报   文汇读书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