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嘉兴人文
嘉兴人文

大运河

发布:2007/4/11 22:35:06   点击:7666
      1926年,美国《国家地理杂志》刊出一幅浙江嘉兴白龙潭三塔湾航道的照片,介绍了著名的京杭运河。1931年,该照片又成为日本《世界文化风俗大系》一书的封面。嘉兴,一个较早被世界关注的中国城市。

      2500年以来,嘉兴和京杭运河一起呼吸、共同成长,一个城市和一条运河,在同一个背景中前行、发展。如今的京杭运河江南段已不再是一条线,而是一个运河网络,一个沟通着嘉兴城镇以及广大农村的运河水系。

从百尺渎到京杭运河

      唐代以前,运河被称为沟、渎、渠等,至宋代才称运河。据史料记载,最早的运河为吴王夫差的“百尺渎”和秦始皇的“陵水道”。嘉兴古江南运河的开凿历史可以追溯到春秋时代。

      百尺渎又名百尺浦,位于海宁境内盐官西南四十里许,经长安直达钱塘江边,据推算就是现在的嘉兴上塘河或者上塘河附近。据《越绝书·吴地传》载:“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公元前495年,越王勾践的军队曾循百尺渎北上进攻吴国,“吴师败于槜李(今嘉兴南五里)”。

      陵水道是开河筑堤形成的水陆并行通道,据专家推测,该水道就是现途经嘉兴落帆亭附近由拳县的长水塘,也是现在海宁进入杭申线的主航道。陵水道的开凿,使嘉兴由春秋时的“槜李”改名为由拳县。

      春秋时期,吴越双方为了争霸,自周景王元年(公元前544年)至越王勾践灭吴(公元前473年)的71年间,吴越两地爆发了11次水上战争,获胜者均以船为战利品,如越灭吴后就“徙其大舟”(《国语》卷十九)。隋炀帝大业六年,“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形成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由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和江南运河组成的沟通我国南北的运河系统。江南运河嘉兴段是对秦朝运河加以拓宽、疏浚、顺直而成的,北自苏州从王江泾进入嘉兴市区后,改秦时从长水塘直接走上塘河入钱塘江。

      江南运河苏杭之间还有一条西道,也是一条古运河。春秋时,越国过钱塘江沿东苕溪入太湖攻吴国,就是通过这条运河。南宋时期,江南运河是维系宋朝政权的一条生命线,由于上塘河航道经常淤塞,南宋统治者着力整治东苕溪航道,淳熙六年,在东苕溪大塘“分段筑堤,间以斗门,为十塘五闸”,接着开浚奉口河等,形成一条至苏州平望,经湖州菱湖,循东苕溪,从勾庄到杭州市的江南运河。

      元代统一全国后,建设以北京为终点的南北大运河,至元三十年,京杭运河全线贯通。元末至正年间,起义军张士诚军船往来苏杭,发现旧河狭窄碍船,便发动军民20多万开凿崇福至武林头的运河,历时10年,江南运河改由长安经上塘河进杭州。

一方水土滋养的嘉兴

      被人们不断地开掘、疏浚、养护、改造的京杭运河,也给嘉兴带来了不竭的发展动力。

      从空中看嘉兴,一条大河的两边是密集的城镇、村庄。自古至今,嘉兴人始终有一种择水而居的情结。他们认为运河边具有良好的生态功能,居于此可以尽情享受运河的滋润。有学者提出:“运河本身就是一座水库”,一方水土滋养了嘉兴一方人。

      自秦朝始直至清光绪二十六年停止漕运,2000多年悠悠岁月,究竟有多少嘉兴的粮食被征为漕粮已无法统计。嘉兴白龙潭有两条纤石,一条高约6米的正方形花岗岩和一条高约4米的略成园形的紫红色砂砾岩,其上布满深浅不一的纤绳痕,深度均在0.5至2厘米之间,这些印痕折射出了运河航运的兴衰。

      有人说,北京是一座从京杭运河上漂来的城市,即建设北京城所需的巨木条石、砖块、琉璃瓦等建筑材料,都是通过京杭运河从全国各地运进京城的。无独有偶,嘉兴盐官的海神庙却是沿着京杭运河从北京漂来的庙宇,建庙的费用是官银,庙中20根汉白玉擎天大柱、汉白玉神像底座、汉白玉牌坊等,都是通过京杭运河从北京房山县运抵盐官镇的,庙中的父子碑刻也是雍正、乾隆皇帝自京杭运河巡视至此而刻下的。

      嘉兴河网密布,而运河连接了一条条支流小河,丰水时借运河排涝,歉水时通过运河灌溉,正如南宋时人詹体仁所述:“浙右之有漕渠,非止通馈运,资国信往来而已,苏、秀、常润田之高昂者实赖之。”(《泉南杂志》)运河不仅带来了“舟楫之便”,还带来了“灌溉之利”,成就了嘉兴这个鱼米之乡。

      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黄河流域,自隋朝京杭运河开通后,北方先进的耕种技术,通过京杭运河在嘉兴得到了迅速传播,使“野稻自生”的吴越大地成为唐代李翰笔下的“嘉禾在全吴之址最腴,故嘉禾一穰,江淮为之康,嘉禾一歉,江淮为之俭”(《全唐文》四三○卷)。

      运河是可以欣赏的。在运河游览,上至帝王,下至文人雅士,他们留下了数不清的游记佳作。清代康乾盛世时,帝王均沿京杭运河六下江南巡游。清初著名学者和诗人朱彝尊的《鸳鸯湖棹歌》有“樯燕樯乌绕楫师,树头树底挽船丝”,“西水驿前津鼓声,原田角角野鸡鸣”的佳句,展现优美的运河风光。嘉兴的历史人文景观,如南湖的烟雨楼、落帆亭、三塘湾、西水驿、分水墩等均与运河关系密切。2003年嘉兴市港航管理局利用京杭运河畔的旧船厂,建造了嘉兴船文化博物馆。

      江南运河嘉兴段自古流到今,没有停下脚步,嘉兴南郊河工程将于今年竣工投入使用,并在未来五年内,建成或开工建设、改造运河里程达250公里。运河独特的生态、航运、文化传播等功能,将始终滋养着嘉兴这个古老而充满现代气息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