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辅导员之家

构建“文化型”中队的实践与思考(海盐县天宁小学 陈雪娟)

发布:2007/4/14 20:53:02   点击:14968


      传统的中队的构建往往是“制度管理”或“经验管理”。强制性地发号施令,或是家长制地出言必训;或是保姆式的看管,不给学生一点自由支配的权利。长期以来,辅导员起早贪黑,事无巨细,一切都亲自包办,整天忙于处理中队的各种具体事务,累得苦不堪言。而对于被管理的学生来说,他们没有了自己的主观思想,主体性被严重忽视,自主、自理、自治等能力也不利于发挥,更不利于现代人素质的培养。

      在倡导“以人为本”的新时期,如何变物化的量化的中队管理为无为而治的具有文化气息的中队管理,这是我们每一位辅导员所思考的?笔者经过两年的实践,提出文化型中队构件在当前的 辅导员工作中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谓的“文化”在词典中的意思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在中队中,“文化”是指一种以人为中心,依据共同价值观和文化、精神氛围进行的人格化管理,它是在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采用非强制性方式,在管理对象心目中产生一种潜在的说服力,从而把组织意志变为个人的自觉行动。这种管理方式主要从人的心理、行为、形象等诸方面去实施,具有情感性、亲和力和人文色彩,以及内在重于外在,心理重于物理,身教重于言教,肯定重于否定,激励重于控制,务实重于务虚的特征。这是一种较现代的管理方式。加强中队的文化管理,就是把制度化“物”的尺度转变为师生自主自觉的“心灵”的尺度,让一切管理制度和规范都内化为师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从而营造一个非常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

      下边笔者从物化和精神两方面阐述中队文化管理的策略:

      一、创设物化氛围,共建和谐环境。

     和谐的氛围总给人舒适、愉悦,给人以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更给人一种具有生命和谐的心力。任何人处于这样和谐的具有文化气息的氛围中,工作生活、学习都很舒适。一个中队相当于一个家庭,一个小小的社会环境。有五十多个孩子组成的家庭式的环境。要给人一种力量,就得努力经营好中队的物理文化,突出中队阵地文化建设,经营一个“人性化”的温馨的教室环境。可以以家庭的气氛来设计,让学生在校学习犹如在家中一样自在快乐,又如在自然风光中那样舒适坦然。如:这学期,我们中队借“我爱我班教室布置”比赛之风,与学生共同商量了建设一个“自然式的具有人文气息的小家园”。

     把教室分成几个区设计美化:

     1、家园新闻区:主要是指后边的黑板报。它是2周一次定期由宣传委员组织出刊,主要宣传每月的主题活动内容,节日的有关常识,中队中的某些新风尚等等,这为学生了解中队,了解时事,了解一个主题的活动动态起到很好的作用。

     2、个性展示区:它主要是展示中队中学生的个性特长的舞台。用象征生命的颜色——绿色来作宣传的主色调,右下角是三颗逐渐长大的小树,象征着学生如小树,在上边红太阳、蓝天、白云、小鸟的召唤下,逐渐成长。它是中队中的学习园地,主要张贴学生作品。如:安全标志展示;给诗配画展,学生精彩作文展等等。每月由学生自行根据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张贴、更换。通过这些展示,达到彼此观摩学习的目的。在这里,学生的特长得到充分地展示。

     3、书香区:学生的学习和读书密切相关。在中队的后边设置新书展示架和图书角,以丰富学生的阅读空间,调动学生的阅读兴趣。

     4、视听区:视听区内有电视机、投影仪、录像机等各种电化设备。除经常使用外,还定时播放电影,适时播放音乐,让学生的学习生活多姿多彩。

     5、中队布告区:中队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工作的分工安排都在这里,在这里让每位学生时常去关心自己所应负责的工作,增强做事的责任心。

     通过这样的设计布置,给人以一种生命的奋发进取的活力.。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时时鼓励着学生,学习就不再很累。改变了以往的教室以贴大标语为主的灰色的格调。

     二、心灵沟通,共育精神家园

      氛围的和谐有利于心灵的舒展、愉悦,而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具备了舒展、愉悦的心灵,辅导员的思想工作成功了一半。所谓和谐人文氛围,主要指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与中队内部的和谐环境。

     (一)师生和谐,消除隔阂

      情感化管理是人文管理的一种手段,就是要注重小学生的内心世界,根据情感的可塑性、倾向性和稳定性等特征去进行管理,其核心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消除学生的消极情感。

      1、“情感投资”彼此沟通。

      作为一个辅导员要建设好一个集体,如果缺少师生之间的情感纽带,是难以实现工作目标的。有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增强辅导员的号召力,有效地减少和降低贯彻辅导员意图的阻力和难度。如果辅导员对学生具有了真诚的信任与尊重,学生就会感到一种人格的尊严。一旦学生对辅导员产生了朋友般的信赖,他们就会主动地向辅导员敞开心扉,诉说自己的喜怒哀乐,这就有利于辅导员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及时帮助他们排忧解难。

      因而,在辅导员工作中,端正对学生的看法,充分重视学生的个性,淡化教育者的角色痕迹,建立朋友般的师生关系,做到师生之间相互悦纳。要注意平时的感情投入与积累,要善于与学生一起活动、一起神吹海聊、一起嬉笑玩耍——用学生的大脑去思考,用学生的眼光去看待,用学生的情感去体验,用学生兴趣去爱好……最后,辅导员还应充分理解并尊重学生的一些独特的、奇妙的、甚至错误的想法,这并不是说辅导员放弃自己的责任而一味迁就学生,而是要让学生在辅导员面前有一种人身安全感和思想自由感,不然,学生不愿对辅导员说真话,教育又从何谈起呢?对学生来说,他们需要的不是声色俱厉的威严、不是喋喋不休的说教。他们需要的是能够理解、信任他,伴随他们成长的引导者、解惑人。这就是辅导员的角色。

      2、真心相助  和谐关系
“亲其师,信其道”。感情上的沟通是实现师生之间思想沟通与碰撞的“纽带”,而热心傍黑组学生是和谐同学关系的一种好方法.。辅导员必须关心和热爱学生,经常深入中队,了解和熟悉每一个学生,体察学生的心理动态,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这样学生的心理障碍和思想的片面性也随之消除,师生的感情会更加融洽,老师便赢得了学生的尊敬和信赖。

     尤其应把学生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慈母般地全面关爱每一位学生,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学生身体不舒服了,摸摸额头,送上安慰,接送回家看医生;学生遇上不顺心 ,耐心安慰,开导他;学生碰上挫折了,立即送上鼓励的话语;学生学习有困难了,我积极寻找好方法,辅导孩子……同时开展日记诉心声,用日记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己的心理话,自己一与上的困难,教师适当地时候,关心帮助引导孩子,使孩子不但了解你的热心,更了解你的为人,进而向你敞开心扉,倾诉过去现在甚至将来。久而久之,教师的热心相助就能成为师生和谐关系的有利因素。

     (二)人际和谐,相互交融

      学校(或中队)人文环境的创建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而文化性的教育则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发展、完善着学生的人格。
从心理学方面分析,人的情绪、情感或态度都是环境在个体身上的体现与反映。一般说来,一种环境或一些人如果能满足或符合我们的需要、观点与习惯,我们便会产生好感或积极的情绪,反之就会引起反感。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的内容不来源于外部现实,没有任何一种心理现象的产生不存在于客观的原因。因此,一个和谐的环境无疑有助于学生保持心理健康,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并且使可能出现的异常心理现象减少到最小程度。

      1、关注同伴关系,和谐生-生关系
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不是靠说理教育就能形成,还要依靠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的感染。同学之间的环境和氛围是一个群体中相互影响可以导致向上的力量。一个人置身于这个群体,日久天长,耳濡目染就会熏陶形成共同的风尚和气质。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了“泡菜水的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箩卜和白菜的味道。辅导员工作就是调整这个“泡菜水”营造高品位的中队氛围,让所有学生在这个氛围中去感悟,去理解,去思考,在这个氛围中净化灵魂,升华人格。

      在学生交往过程中,心理距离近的同学,心情舒畅,无所不谈。作为辅导员,应带领班干部和同学为了一个共同目标,拧成一股绳,形成强大的核心力量,自然形成一个宽松、和谐、友爱、信任、团结向上的中队。比如: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自己周围的同学的表现,用美好的眼光去观察,多发现周围美好的事件,从而去发现自己身边美好的心灵。这样大家都生活在赏识之中,原本“每个人都渴望其他人承认自己的尊严和地位”,受到尊重的学生,会更加自重、自尊,更易规范自己的行为,更自信,与他人交往时更具亲和力。另外,利用晨会课等时间,进行了一系列的“认识自我”“做一个同学老师受欢迎的孩子”等等的心理活动课,使得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形成了融洽的关系,这更有助于良好班风的形成。

      2、在活动中关注个性,凸显生命意识。
 

      在温暖和谐的中队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在中队的管理中,注重个性教育,努力发展学生个性,能极大地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积极创造条件让每一位学生有机会发挥个性潜能,展示特长。创设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学习环境和氛围,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健康的心理等多方面素质,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这学期,我班建立“民主评议班干部制”,每月根据上个月干部的工作实绩进行民主评议制、使得中队管理始终有着新鲜的血液。“班干部轮换”即使是老干部,我们也要求定期轮换工作岗位,工作角色,使得学生对每一项工作都有新的认识与体验;“班队活动主持人轮换制”每周的班队活动课在老支持人的带领下,由学生自愿报名后学习轮流主持;“值周班干部”等制度。通过这些灵活多样的中队管理模式,让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岗位上发挥自己应有的潜能,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参与性,竞争性。更有利于不同人不同个性的发挥。

      3、在正确舆论中形成中队合力。
 

      舆论是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否形成正确的舆论、树立良好的班风是衡量这个中队是否形成的重要标志之一。

      这学期,我利用班会课给学生讲《小学生守则》,讲小学生的有关礼仪知识,常常针对中队中的偶发事件开展讨论,(抓住“我爱我班教室布置比赛”师生共同讨论如何使中队成为一个“书香”中队)(利用阅读课指导学生怎样作摘抄,怎眼读课外的文章,如何选择自己所喜爱的文学作品等),通过开展这些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的认识,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

      辅导员对学生进行具有人情味的鼓舞和激励,可以大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可以使学生完成超常的工作和学习任务而且乐此不疲。作为辅导员,其教育和管理理念应是以学生生的可持续发展为本、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能、张扬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生命力、提升学生的生命价值。应放弃以辅导员为中心的管理定势思维,摒弃以命令、控制、束缚的刚性管理手段,代之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赞赏、激励、参与、引导、沟通、交流、协商、帮助、支持等人性化的管理手段,创造具有亲和力的中队人文环境,使学生感受到民主、平等、友善、鼓舞和帮助,使中队成为让学生兴奋、留恋的地方。

      (三)集体和谐,凝聚人心

      1、自我管理,锻炼学生的管理能力。
 

      自我管理是中队进行管理约束的最好办法,因为它的动力源自于孩子内心深处的自觉的行为。积极引导学生做集体的小主人,让学生时时想到自己是集体的一员,积极参与集体活动,自觉遵守集体纪律,主动承担集体任务;对班上小干部采取竞选制、轮换制,让每个孩子都享受表现聪明才智的机会;班上的事情让学生自己出主意,自己想办法解决。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人、自我发展的主人,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回归。在民主和谐、团结紧张、思维活跃、情趣盎然的教学氛围里,学生的个性和社会的发展可得到较好的协调,健全健康人格可得到较好的熏陶和塑造,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亦可得到较好的落实和提高。

      2、多渠道交流,丰富学生的中队情感。

      (1)、设立《中队日记》。
 

      班里设置《中队日记》,由值日班长轮流记录。以记录发生事件为线索,以抒发自己真实感受为契机。让它成为师生互诉衷肠的谈心亭,成为见证中队成长的文字相册,成为联系师生情感的纽带和桥梁。同学们在这里可以进行中队焦点访谈,热点讨论,实话实说。可以记录学生学习的苦与乐,球迷的喜与忧,老师的得与失,干部的勤与律。《 中队日记》配合中队的活动,栩栩如生的描绘,点点滴滴的渲染,会使中队文化拓展、升华。中队日记同时为辅导员做好工作打下了基础。 

      (2)、公开辅导员通信联系方式。
 

      开学初,我就向学生公布自己的电话、手机,甚至是我的网名与电子信箱。告诉学生你有什么烦恼、痛苦;欢乐、喜悦等等的心理话,可以随时与老师交流,与同学交流。老师讲真诚、坦荡地尽自己的所能帮助你们。让学生相信自己为人处事的公正、无私。这一来,学生与我的交流更加真诚。学生与我也愿意说心理话了,真话、实话增进了师生之间的人文性。 

      (3)、开设中队信箱

      在中队中,有着不同个性的学生组成的。在问题处理等防方面面,难免有些不太尽所有人意的地方。教室里设置中队信箱,就是人性化的一种表现。学生的愉悦,学生的顾虑,学生的烦恼,甚至是学生的个人隐私,如果他认为是可以向我辅导员公开的话,就会以书信或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以寻求大家的共解。最终是为了寻求中队整体的和谐月平衡。

       3、个性化建班,打造个性化的中队。

      中队管理应该有本班的特色,中队形象个性化是建立在中队活动的基础上的,是中队文化的升华。为了增强集体凝聚力,加强同学间的团结与进步,应打造中队独有的特色。如:利用5.1重阳节,让学生回家为自己的爷爷奶奶做一件实事,比如洗脚、捶背、剪指甲;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倡议学生在中队中开展“种德”活动-。建议学生每天为班里或为同学做一件事,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小事,只要是发自内心的就行。利用3月8日妇女节,为校园中的女教师送一份祝福,为自己的母亲做一件家务……通过这样的教育, 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在班内蔚然成风,学生的品德、人格、素质在爱的熏陶下逐渐发展成熟。

      综上所述,对中队实施文化管理,主要通过中队良好的物理环境的宣传与良好的人际环境的建设,构建以人为主体的和谐的中队氛围。它可以不需要太多的规章制度,而靠中队文化最终达到“无为而治”的最佳教育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