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辅导员之家

当好自己的家,作好自己的主——少先队员自主管理初探

发布:2007/4/14 20:59:58   点击:14537

一、反思中队管理弊端成因
(一)目标过于理想化。

中队管理目标,是统帅中队工作的灵魂和指南。问题是在制定中队管理目标时出现了问题。一是管理目标标签化,看起来中队管理目标光明堂皇,其实空而无物,难于兑现和落实。二是管理目标成人化,用成人的目光看待小学生,用高远莫及的标准要求青少年。三是管理目标统一化,不顾具体情况,不管学生差异,总是用一种标准去要求每个同学。其实中队每个学生都是活生生的个体人,我们的中队管理应该研究每个学生,考虑每个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环境、个性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只有这样,我们的管理才是对症下药,因时施教,因情施教,因材施教,才能富有时效。我们在制定中队管理目标时,也一定要考虑到小学生所具有的特点,要切合实际,要体现“分层递进,螺旋上升”态势,体现“因情而异,因人而异”原则。

(二)管理方法过于简单化。

目前的中队管理,从共性上讲,普遍存在管理方法的简单化。

1.家长式管理。管理中,不是针对学生的特点实施科学的管理方法,而是对学生实施全方位的看管,辅导员从早到晚不离开学生一步,甚至坐在教室盯住学生。在这种严格的看管下,失去了学生干部的作用,也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教育能力。

2.“一刀切”管理。辅导员在中队管理中,不分时间、地点、对象和具体事件,经常是一个模式、一种腔调的单一教育方式,忽视学生的个性差异。事实上,对学生进行教育,有的需要严厉批评,有的则需要和风细雨说服,有的益于体贴关怀的温情。如果不针对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差异性管理,收效必然是不好的。

3.以罚代管。其突出表现为学生犯了错误或表现与老师要求不相一致时,教师不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而是用不正当的惩罚作为管理的法宝。惩罚的方式多种多样,中队管理中繁多的惩罚只能损伤学生的身心健康,激起学生的逆反心理,没有好的效果可言。

目前中队管理中确实存在着方法简单,途径单一的现象,不分析学生,不分析具体情况,不分析问题,一切从经验出发。中队管理方法的简单化是造成中队管理时效性和实效性双低下的另一原因。

“管,是为了不管”,这才是管理中队的最终目的。我开始清醒地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我就开始尝试着改变工作方法,后来带每一届学生我都有意识地让大家共同来管理中队,着重培养学生们的集体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使每个小学生做到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

二、探索中队自主管理方法

(一)还以学生的主体地位。

1.实行民主治班。每接到一个中队,我就会召开班会,和全班同学共商中队发展大计。每一次,全班同学都会非常兴奋地参与到讨论中,大家畅所欲言,一起分析了我们班的特点,长处与短处,然后一起酝酿、讨论班集体发展规划。德育的、体育的、智育的……在同学们的积极讨论中都订出了明确的目标。我认为,讨论制订目标的过程,就是学生受教育的过程,这种目标,对学生将起着长期的激励作用,而且这一活动,也必将增强集体的凝聚力。

2.唤醒自主意识。真正的自我服务、自我管理是儿童发自内心的行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因此,引导自主管理首先要唤醒自主管理的意识。一方面,我对“小太阳”们进行生活学习的独立性教育和自信心的树立。在班会、少先队活动中宣传“自己的事自己做”、“我能行”的口号,并举行各类小竞赛激趣,强化意识。课外,我又主动与家长联系,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培养独立性的机会,保证了学校、家庭、社会影响的一致性。另一方面,我又爱护学生自主管理的积极性,经常进行强化。少年儿童的心灵是纯洁无瑕的,他们乐于遵守纪律,乐于配合教师的工作,也乐于为集体服务。我在中队中实行了轮值班长制度,使每个孩子都成为了中队管理的积极参与者,使他们不断地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

(二)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

1.中队干部放手管理,提高队干部的管理能力。

在中队干部的管理上,我的作法是民主选举,动态组合,两套班委,半月轮值,合作与竞争,能者上,不能者下。每套班委半月轮值前,都要召开班委会议,在听取前套班委工作总结之后,根据中队具体情况,有重点、针对性地布置本次值班管理中队的工作;每学期,对中队干部评议两次,对表现欠佳的提醒一次,如期末仍不能令全班大多数人满意,则被免职。

具体做法是:中队干部积极地在队会上公布自己的工作计划,征求队员的意见,适当作出相应的调整;在各种活动中调动全体队员的积极性,如举行队会时,中队委发动每个队员围绕主题自创一个节目;在各种比赛中鼓励每个队员积极参与;特别注意加强与后进队员的联系、沟通,每个中队委确定一名班中的“手拉手”朋友,不是管而是帮,在队干部例会中专门汇报这名队员的表现,并制定出下一阶段的帮学计划、措施。他们尽最大努力,为同学们服务好。 同时,除了在日常工作中注意培养队干部的自主意识外,队干部还要定期进行阶段性的工作,汇报、总结、召开班委会。这样,中队干部有危机感,也增加了动力。

2.全员参与中队管理,增强每个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为每个学生参与中队管理创造机会。中队本来就是一个多层次、多结构、多因素的复杂系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让所有的学生在中队管理活动中得到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在参与管理中教育和提高自己。尊重学生在中队管理中的主体地位。中队事务本来就是学生的事务,应该让全体同学树立“中队无小事,事事都关己”的观念,参与和主持中队工作。

(1)角色自主。让学生有角色自主选择的权利。我们承认了学生的差异性,就应该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正确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特点,根据自己的特长,选择角色,宜德则德,宜学则学,宜劳则劳。中队现有的角色可供学生选择,中队管理中存在缺陷和漏洞,学生可以自主增添角色,自设自认,为改善中队管理多做工作。如,“卫生督察员”、“行为规范督察员”、“庆六一活动主持人 ”等。中队干部的增设也可以是某个同学的意见,如某个同学发现中队的电灯无人操心,开关不及时,使用不合理,又浪费能源,自告奋勇当一个“光明使者”;某个同学觉得中队饮水机应该有人操操心,自己想当个“小水官”,中队都应予以支持。

(2)目标自定。要求给予学生自定目标的权利,让学生自己设定期望目标,自己在实践过程中不断修订目标,追求最佳效果。首先,允许学生自定目标。学生选择了在中队管理中的角色以后,应该引导学生分析中队情况和自身特点,制定出自己工作的目标,确立完成目标的思路和策略。其次,允许学生不断修订目标。学生的最初目标不一定就是最佳目标,工作过程中应允许学生对目标不断修订和完善,这也是学生自我评判、自我提高的过程。

(3)队务自理。班规班风的制定,中队目标的确立,卫生区和教室的卫生打扫与保持,中队图书角的建立,中队活动用品的管理,学生日评比、周评比与学期评比等,都应该是在中队干部协调安排下,学生合作完成;学生自己的发展目标,行为习惯的约束,个人卫生的保持、学习用具的整理,应该是学生根据中队要求和个人现有水平,自己制订和落实,并定期在中队或小组汇报交流。

(4)队长自轮。我从前年开始实行轮值队长制度,每位同学都有任队长的机会,每一任轮职班长为期二天,每任轮值的班长谢任之前,都要在班队会上认真总结自己的工作情况,谈体会,并向下一位交接工作,也要接受同学的评议。这样,每个同学都有施展才华的机会,通过这一形式,也使同学们增强了责任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也有助于团结、和谐的班集体氛围的形成。

(5)问题自解。对于中队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我会把它抛出来,大家摊开来一齐讨论,共同商量对策,学生进行自我分析,各抒已见。如:有人总忘记带课本怎么办?值日班长遇到不服管的怎么做?劳动很认真和不认真的人该如何区别对待……许多类似的问题都是学生在自我讨论中找到了方法并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我认为,辅导员适当放低自己的智商是一种明智的做法,给儿童更多的参与思考的机会,增加其主人翁意识,改变被动接收任务为主动选择任务,提供儿童自我教育的契机,充分发挥中队管理对儿童的内化作用,把创造思想渗透于管理的每一个环节,最大限度发挥管理对儿童的约束、激励、引导作用,才能最终实现中队管理自动化。

3.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小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

引导自我管理,根本上在于培养自我管理的能力。教育是要将“捕鱼”的本领传授给学生,不是直接将“鱼”给他们,即通常所说的“授之渔”,而不是“授之鱼”。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就成了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渠道。例如:中队的文体活动、班会比赛等,我首先根据少先队总部和学校的活动安排,制订严密的活动计划。其次,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自主确定主题,自主设计过程,充分调动学生活动的积极性,而我只给予学生一定指导,并非一手包办整个活动,而且还尽量使每一位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最后重视对活动结果的评价,让学生自己总结评比,强调其活动的深远意义,致使其长期发挥效力。又如:我班成立了图书角,棋类小组,开阔了学生们的眼界,丰富了学生们的课余生活。队干部们利用中午、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们进行读书比赛,象棋、围棋比赛,获胜者还发奖状呢,深受大家欢迎。

(三)引导自我教育的方法。

1.撰写自我认识日记。

在自我教育的指导过程中,我要求每个学生天天反思自我,针对一天的一时一事,看看自己如何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取得了哪些收获,有什么感受,记下关于自我的日记。自我认识日记,以自我开篇,以自我作结,写自我,思考自我,可以加深同学们对自我的正确认识,一天天明确自我发展目标。

2.召开自我评价小组会。

每隔一定时间,中队干部就会组织全班同学开展一次评价自我小组会,引导学生在同学面前讲自己的成绩,找自身的不足,定自己的努力方向。同学之间的交流,可以使每个同学看到自己的进步,看到别人的长处,也看到存在的不足,同时也加深了同学之间的了解,增进了友谊。这是提高小学生自我认识水平的好途径。

(四)开发自然群落的优势。

当一个新中队形成运行半学期左右,学生中便会自然而然地形成一些“自然群落”,包括有些老师谈虎色变的“小团体”。其实,如果深入到学生中,我们就会发现,这些群落往往是根据兴趣爱好、学习成绩、性格脾气,或社会关系等因素自然形成,如果能够加强对这些团体的引导,无疑是进行好“自我管理”的重要环节。

1.把握每一个“自然群落”的“首领”,并交给他们适合的工作。有些“自然领袖”学习、纪律等表现不佳,但却有不少人听从他,这些“自然群落”的“首领”在客观上都有着一定的管理潜力,这类学生可适当引导,让他当小组长、小管理员。往往就能影响到本群落的其他同学。比如,我班有一个“自然领袖”——宋灵,她全面发展,在学生中有很有威信,我便委任她为班长。“每一个人都有一颗成为好人的心。”如果引导得好,以之为契机便能带动其他同学共同进步,从而把这些“自然群落”纳入中队的正规管理,达到学生自我教育的目的。

2.把握“自然群落”中有交叉的同学,让他们成为“桥梁”。自然群落中必然会产生交叉。比如,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形成一群体,体育爱好者又形成一群体。但其中必然有一部分同学在学习成绩优秀的同时,也爱好体育。于是,我让这些学生成为“桥梁”,使两群体的学生互相影响,互相帮助,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这比辅导员强制规定的“一帮一”岂不是强的多。

“只有激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只有充分把握每一位学生,承认并合理利用学生中“自然群落”的有利因素,才能使学生的自我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五)发挥辅导员的激励作用。

实现自我管理,并不等于撒手不管,一切由学生作主。相反辅导员一定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让自己既成为中队管理的组织者、领导者,又成为班集体中的普遍一员,与全体学生融为一体,同喜怒,共荣辱。

1.定几条不是奖励的“奖励”。

中队管理不可能永远风和日丽,有奖必有罚,我尝试着换了一种形式。如某同学忘记打扫卫生,就“奖励他打扫卫生一次”。若违反纪律,就“奖励他做一件好事”,将功补过。于是,有的校园跑一圈,捡捡垃圾;有的帮助同学解决问题;有的帮助老师做做事……总之,能想到的好事都会尽力去做好。这是一种充满温情的处罚,是奖给他一个机会改正错误,赢得大家的谅解。若说成“罚他打扫卫生一次”“罚他做……”的话,则带有明显的强制性,易形成对立情绪。我这做法学生易于接受,效果明显。

2.谈几次不是谈话的“谈话”。

 经常会听到“小传话员”在教室里喊:“某某某,老师找你‘谈话’!”接着你就会看到某某某低着脑袋走进办公室,随后一群小脑袋挤在办公室的窗口“看好戏”……效果可想而知,不是紧张、伤心地老师的一句话也没听进去,就是倔强地一句话也不愿接受。可见“谈话”之效差矣!与其用这种惩戒心灵的手段去指正他的过失,还不如不谈。因为谁都知道,老师叫他要批评他了。于是,我给自己下了禁令:禁止指名学生到办公室“谈话”。但谈还是要谈的,只是改变了“谈话”的方式。我会挑选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在一个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谈心,彼此信任,彼此交换想法。

(1)“促膝而谈”。直接谈心,我从不居高临下,而是与学生置于同等的地位上促膝而谈。

直接谈心有多种方式,但我特别注意的是,在谈心过程中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从最低最容易办到的开始,然后一步步提高,就如登山一样,不盼望一步登天。例如:我现在的这个班,刚接手不久就发现有一位学生经常不完成回家作业。一了解,原来该生向来如此。怎么办?顺其自然,我不甘心。要他马上“改邪归正”决不可能。于是,我亲切地对他说:“我相信你不是不愿意做作业,可能回家太忙了,是吗?那你今后完成一门功课的作业,行吗?”第二天,他居然破天荒地把语文作业交上来了。这也让我看到了希望。我马上趁热打铁,及时在班中进行了表扬,很多同学都对他刮目相看了。他也露出了羞涩的笑容。很长一段时间内,他每天都把一门功课的作业及时交上来。这中间,我经常跟他促膝而谈,好几次对他说:“真高兴看到你进步了,我最喜欢的就是你这样知错就改的学生。”每一次谈心,他都很开心,但也不乏惭愧。终于有一天,他把语文、数学作业同时交上来了。这真是让我激动了好一阵子。是呀,作为辅导员还有什么比看到学生的进步,看到学生学会了自我管理更让人欣慰的呢?当天,我跟他聊了很久,他也诚恳地对我说:“老师,您这样信任我,鼓励我,我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完成作业呢?”我笑了,发自内心的笑了。如今,这位学生已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他愉快地完成每一次作业。如登山一样,一步步往上攀登,一学期来,学习成绩突飞猛进。平等、尊重、亲切,改变了他。我也一直用这来对待班中每一位学生。

(2)间接谈心。如若直接谈心,学生无动于衷仍我行我素,我就通过生活日记、书信等与学生间接谈心,从而也多给学生一些思考的余地,从容地作出正确的选择。一篇好的催人奋进的评语不仅能增进师生间情谊,使学生更信任老师,而且它能给学生以信心,给学生指明前进的道路,加快他们前进的步伐。我利用达标手册、生活日记等书信的形式,不断给学生以鼓励。例如:我班上有位学生叫王小林,成绩很好却不敢举手发言,害怕说错。她把自己的苦恼写进了生活日记。于是,我鼓励她“挑战自己,相信自己,战胜自我。回答错了老师不会批评你的,反而说明你在动脑筋了而且敢发言就是战胜胆小的一次成功!我替你高兴还来不及呢!加油吧!告诉自己,你能行,等着你迈出这勇敢的第一步!”当这位同学拿到这样一则充满期望与激励的评语,怎么会不信心百倍努力上进呢?随后,每当她稍一有进步我就在全班或“达标评语栏”进行表扬。现在,她胆子大了,声音也响亮了。我还以她为例鼓励了班上其他类似的学生。如今,班上发言比以前热烈多了。不仅如此,在其他活动中,学生们也变得更积极大胆了,他们会时刻提醒自己“我能行!”

三、喜见学生自主管理成效

学生的自主管理,为学生提供民主、宽松、愉快的环境,促进了学生个性的自主、和谐发展。

(一)小学生自主管理中队,打破了传统的中队管理模式,把“集权型管理”改变成了“民主型的管理”;把“单一教条的管理”改变成了“多元灵活的管理”;把“教师和少数人为主体的管理”改变为“每个学生成为主体的管理”;把“他动的管理”改变成了“自动地管理”。

(二)促进了辅导员的管理角色行为向更加讲科学讲效度的方向发展。中队的学生自治,学生的管理工作代替了辅导员老师的大部分职能,但这意味着对辅导员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辅导员工作的着眼点从“做主”转到了“依靠”,从“管”转到了“放”,并科学地处理好“做主与依靠”,“管与放”的辩证关系。

(三)改变了中队干部的固定制,有利于发挥全体同学的主人翁精神,提高了管理工作的教育效能,促进了每个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

(四)构建了小学生活动的主体化模式。中队活动计划的制定和少先中队的活动方案制定,都是全体同学和队员的意志体现;各种活动的落实,都是靠全体学生和队员的自身努力和行动。各种活动中学生成为主体,对教师和辅导员来讲,主要是研究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对学生而言,它们成为活动的“主人”,不再是被动地随大流,跟着走,而是把落实活动任务当成自己的“自觉行动”。

(五)自主考评为小学生自觉自悟意识的觉醒,为健全人格发展,及合作精神的培养提供了发展机会。
几年来,学生的“自主管理”让我尝到了中队管理的甜头。实现自主管理营造出了一个自律和谐、有凝聚力的“家”──中队。在管理的过程中,我也更深刻体会到了魏书生所说的那番话:“民主象一座搭在师生心灵之间的桥。民主的程度越高,这座连通心灵的桥就越坚固,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