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无瑕人品,有骨文章

发布:2007/4/28 20:24:06   点击:8391

      这八个字,是友人对沈从文的评价,好虽好,还是不如“不折不从,亦慈亦让;星斗其文,赤子其人。”更贴切,这也是刻在他墓碑上的一生写照。

     15岁从军、开始在沅水流域漂泊的沈从文,20岁就离开湘西进京著文执教。但是他写就的故事,多数发生在故乡的水边:在水上讨生活的剽悍的水手、靠做水手生意谋生的吊脚楼的妓女、带农家女私奔的兵士、开小客店的老板娘、终生漂泊的行脚人……他一生中出版各种作品80多种,500多万家,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中成书最多的作家。前30年倾心文学创作的沈从文,1949年起因历史原因淡出文坛,成为一名文物研究者。作为研究员,他的专著《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为学术经典,很多中国影视作品里的古代服装,都根据此书制作。 当人们为他在文学史上的“沉浮”感到不平时,沈从文却笑道:“那未必不是塞翁失马。”1978年全国第四次文代会后,沈家从门庭冷落又回到门庭若市,重新评价其文学成就的文章也屡见报端。对此沈从文表现出宠辱不惊的平静,他淡然地说:“那都是些过时了的东西,不必再提起。”

       他的代表作,是 《边城》,惟有 《边城》,它是他的“盖成了的希腊神殿”。

       《边城》自问世以来,就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赞者认为这是“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田园诗的杰作”;贬者说它是“掏空了人物的阶级属性”“有意无意地回避尖锐的社会矛盾”;还有人认为文坛“总有一天会对沈从文作出公正的评价:把沈从文、福楼拜、斯特恩、普罗斯特看成成就相等的作家”。“以其独到的思想认识和艺术表现方式,绘制了一部本世纪第二个十年中国社会生活的恢宏画卷”。作品中那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促使作者以特异的湘西边陲,作为构筑善与美的“神庙”的地基。人性,作为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在沈从文笔下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因为在沈从文看来:“一部伟大作品,总是表现人性最真切的欲望。”故表现人性便是他创作的中心。沈从文神往于不受“近代文明”玷污更不受其拘牵的原始古朴的人性,他创作时往往去除现实生活中严酷的政治经济关系,而在古老的生活节奏与情调中塑造一系列不带社会阶级烙印的自然化的人,讴歌一种自在、自得的人生,追求一种“优美、健康”的生活。故而,他的作品游离于当时的社会背景,在文学的大道上另辟蹊径,以抒写自然的人性为题材,从而寄托作者对社会、人生的反思。

      有人读他的文章,得白云之色,青竹之乐,溪水之味,只觉得淡了些。说起来,还是废名的文章更加淡一些,和沈从文的相较,虽然同是林下白衣美人,两相并立却不难辨认,因为沈从文的,独有眉间一粒胭脂痣。

 

 

相关阅读链接:http://book.sina.com.cn/nzt/lit/bianc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