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叶蔚林的短篇小说《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李国文认为这是他的扛鼎作品,其构思之完美,意境之精彩,语言之凝练,感情的张扬,既恰到好处,又合乎分寸,真是增一笔则嫌多,减一笔则嫌少,是一篇新时期文学中相当成功的短篇小说,这已是历史的定评。这种只有一次可能性的文学素材,要是落到一个不能剖璞为玉的生手笔下,也许就糟蹋了宝贵的原材料。
有人把这篇小说定义为“新骚体小说”,是当代作家师法《楚辞》“其言甚长, 其思甚幻, 其文甚丽, 凭心而言, 不遵矩度”的遗风,谱写出的浪漫华章, 华美的长句、奇丽的诗情……神秘的想象、荒诞的感觉是这些作品的审美品格。在这样的审美品格的深处, 我们不难感受到楚骚浪漫精魂的复活和“ 惊采绝艳”文体的新生,充满了狂者的激情、生命的呐喊。
五个女子和一根绳子,过去和未来,命运和自由,抗争与顺从,生和死。
许久许久以前,中国女人的社会地位极低,嫁不嫁人由不得自己决定,吃饭不能上桌,白天由着丈夫打,晚上由着丈夫欺,万一与别的男人偷情,还必须面临被活埋的命运,于是,在未出嫁的女孩子心中,都存在一个愿望——逛花园(到天堂里去),在“花园”里,女孩子们吃得好,穿得好,活得好,生孩子不痛苦,不喜欢的男人可以不要,女人的地位远远高于男人。于是,五个情同姐妹的女子。就这么约定了!五个女人相约到山上废弃的仓库里去自杀,清清的泉水,从她们脚上流过;碧绿的田野,远远的舒展开去,野花像生命一样蓬勃着清香;悠悠的云,倒影在水田里,鸟儿在自由地歌唱——然而这五个少女却要去结束自己如花的生命。在去自杀的途中,她们遇见了一个同村的弱智人,原来他一直偷偷的爱着她们中的一个,他哭着阻止她们。她们中的大姐,把他带了出去,为他擦干眼泪,然后深深地吻了他,跟他说:“乖,回去喊人来。”
五个女孩,同住一个村子,一起长大,一般贫穷,一样有着炽热的生命力却又一样的无奈。明桃,被迫面对自己不愿却又不能违抗的婚姻;爱月的奶奶七十大寿却仍不能上桌吃饭;荷香的嫂子为追求幸福惨遭活埋;桂娟的姐姐为生儿子难产而死,而金梅的姑姑因不能生子被迫发疯……
早期中国社会中妇女的卑微地位是有史实记载。因此,这部影片中五个女子的命运是不足为奇的……
在文章开始,娓娓道来,出嫁前上吊自杀,更像是风俗,就像春天到了想起去播种,女孩子出嫁前就要去自杀,她们不过是顺应这种风俗;细细数来,哪个姐姐妹妹是怎么去死的,跳河、服毒怎么难看,穿的什么体面衣服,她们万万不想被比下去。她们快乐地走向死亡,在这之前精心地准备着:最小的女孩子要姐姐一定带上她;集体讨论还是上吊最妥贴;多辛苦也要凑齐同样料子做衣服让好姐妹一齐穿上,这样才算圆满,好象迎接仪式的到来,她们要以最美好的形象投身到死神的怀抱。
小说被改编成影片获得台湾新闻局三百万元国片辅导金拍摄。影片除获得金马奖等诸多荣誉之外,还获得法国第13届南特三洲影展最佳影片、最佳音乐奖、日本第4届东京影展青年导演银樱花奖、意大利都灵影展特別关注奖、1992年荷兰鹿特丹影展最佳影评人奖、1992年比利时国家影展最佳影片、1992西班牙青年影展最佳编剧奖。也许觉得小说的题目就带着惨烈杀伐之气,大陆拍成电影时,名字变成了《出嫁女》,即是说它会给观影者措手不及的冲击。
在结尾,大姐的妈妈听说女儿自杀了,很恼火,但是决定不闻不问。后来,她猛然想起了她们自杀可能用的是自己家的绳子,这才把饭倒进锅里,急匆匆地向山上跑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