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嘉兴人文
嘉兴人文

朱彝尊的游幕生涯

发布:2007/7/2 11:32:49   点击:7323

      朱彝尊生平一般以其仕清为界,分为前后期。其前期经历在他的孙子桂孙、稻孙所撰《祖考竹垞府君行述》中,已作了简要的概括。说他们的祖父幼经乱离,隐居田野,不求闻达;后来授徒不给,遂远游南北万里,交天下巨儒遗老。其实在隐居田野与远游南北万里之间,朱彝尊还有一段参与抗清活动的经历,《行述》有意回避。所谓远游南北,指的就是始于清康熙元年(1662年),终于康熙十六年(1678年)的游幕活动时期。这个时期,是朱彝尊由抗清转为仕清的过渡时期,也是他在诗词古文和学术上得以成名的奠基时期。
  朱彝尊游幕的目的,一是授徒不给。对于这一点,朱彝尊在《报周青士书》中说得很明白,他说:“仆频年以来驰逐万里,历游贵人之幕,岂非饥渴害之哉!”二是交天下巨儒遗老。这两点基本上是说对了,但说得并不完整。

      朱彝尊开始游幕的第一站,即康熙元年底去浙南,在永嘉县令王世显署中做记室,其初始目的是为了远避抗清失败之祸。翌年春天,其弟彝鉴至永嘉,告知形势已缓和。十月间,朱氏生父安度先生病危,便告归。终因家境贫困,朱彝尊于康熙三年(1664年)五月,偕好友高念祖北上,继续他的游幕生涯。

      在此后的十余年间,朱彝尊先后在山西按察副使曹溶、山西左布政司王显祚、山东巡抚刘芳躅、潞河通永道佥事龚佳育等处为幕宾,龚佳育任江宁布政司时,又邀朱氏随赴南京。在这些府主中,曹溶是朱彝尊的乡前辈,又是他学词的领路人,关系最为亲密。朱彝尊在序曹溶《静惕堂词》中说:“彝尊忆壮日,从先生南游岭表,西北至云中,酒阑灯Ο,往往以小令、慢词更迭唱和。有井水处,辄为银筝檀板所歌。”就是深情回忆他们之间不寻常的交往。龚佳育之子翔麟,与朱彝尊、朱昆田父子及梅里词人李符等人交往,填词受朱彝尊影响。《浙西六家词》是龚翔麟选刻的,浙西词派因此而得名,且载誉海内。

      朱彝尊在游幕时期所交巨儒遗老确实不少,而且还交了一些新的名流。康熙三年,北上途经扬州时,朱彝尊访问了时任扬州司理的著名诗人王士禛,虽然造访未遇,但对王士禛有深刻的影响,为日后“南朱北王”定交奠定了感情基础。

      在太原,朱彝尊与明末大学者、前辈诗人顾炎武相遇。顾炎武对朱氏的学问、人品颇为折服,他在《广师》中说朱彝尊“文章尔雅,宅心仁厚,吾不如朱锡鬯”。当时,聚集太原的,还有岭南义士屈大均、富平李因笃、顾炎武高弟傅山。朱彝尊与他们过往甚密,曾共商恢复中原之计,惜谋事未成。后来,顾炎武被诬关押在济南狱中,正好朱彝尊在山东巡抚刘芳躅处为幕宾,朱就与李因笃共同设法营救,顾炎武终于获释。

      康熙六年(1666年)八月,朱彝尊赴京,拜访了吏部左侍郎孙承泽,孙氏也是一位前辈名士,当时正谢客著书,对彝尊来访却热情接待,两人一见如故,成了“忘年交”。一次,孙氏去朱彝尊在京下榻的寓所回访,见屋子里书架上摆满朱氏随带的《十三经》、《二十一史》等书,赞叹不已,对人说:“吾见客长安者,务攀援驰逐,车尘蓬勃间,不废著述者,惟秀水朱十一人而已。”

      康熙十年(1671年),在江都,朱彝尊与文学家魏禧(水叔)定交。十二年(1673年),在京郊潞河,与年仅十八岁的满族大词人纳兰性德定交,且日后交谊甚深。

      朱彝尊在游幕时期屡游京师,相交名流众多,如在词学方面就有宜兴陈维崧、嘉善曹尔堪以及曹贞吉、顾贞观等人。陈维崧是清初三大词人之一,“阳羡词派”的开创者,有人将朱、陈两人的词选刻成《朱陈村词》,故又并称“朱陈”。曹尔堪在清初曾发起或参与三次规模较大的唱和,其中一次是康熙十年在北京孙承泽家举行的“秋水轩唱和”。朱彝尊所交者还有一批名不见经传的“幽忧失志之士”,目前还无法查考。

     朱彝尊游幕之目的,除了前述“授徒不给”和“交天下巨儒遗老”以外,实际上还有搜集金石文字以补证史籍和采集各地“幽忧失志之士”遗散诗文这两个涉及史学、金石学和诗学研究的目的。

      朱彝尊《跋石淙碑》说:“余性嗜金石文,以其可证国史之谬,而昔贤题咏往往出于载记之外。”其《甘泉汉瓦歌为侯官林侗赋》诗又云:“吾生亦好金石文,南逾五岭西三云。手披丛篁斩榛棘,残碑断碣搜秋坟。”朱彝尊北上游幕之前,他与梅里文友钟广汉早就打算为欧阳修主修的《五代史记》作注。五代之主,其中之三皆起于晋阳,最后刘旻三世固守其地。故彝尊北上以后,常策马游览五代故地,寻访古迹。书成后,他在《五代史记注序》中说:“予从云中转客汾晋,历燕齐。所经荒山废县,残碑破冢,必摩挲其文响拓之,考其与史同异。”由朱氏当时所作诗词印证,他考察五代史迹所到之处,遍及山西、山东、河北及北京地区一带。当然,朱彝尊实地考察和搜集金石文的成果,不止一部《五代史记注》,这部《五代史记注》只能说是一项比较系统的专题成果。

      至于朱彝尊在他游幕之前“南浮浈桂”(即两广之地)及游幕时期所采集的“幽忧失志之士”不传之诗,在其所编的《明诗综》中都有所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