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之前读到法新社发出的一则新闻:法国文化部“水栖暨海洋考古研究所”宣布,法国考古小组的水底打捞人员,最近在地中海滨马赛附近的外海,发现“失踪”了六十年的法国名作家圣修伯里当年驾驶的洛克希德 P38 闪电战斗机的残骸,以及——他的遗骨。
读着这则新闻时,我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一桩长达六十年之久的失踪之谜终于揭晓了;身为《小王子》的一名书迷,我理应为作者的死亡原因真相大白而感到安心。然而另一方面,在我心深处,一则带着神秘色彩的、童话式的猜想,恐怕就此幻灭了。
是的,我虽然早已过了迷恋童话的年龄,然而每当重读《小王子》的时候,我愿意再一次回到聆听童话的时光;我愿意换回一颗孩子的心,才能走进书里去,被那些奇妙的字句触动,微笑、好奇、心疼、流泪,对着最后一页简单却美得出奇的图画痴痴地沉默许久……。什么“残骸”?什么“遗骨”?这些都不是属于童话的字眼。我宁可永远不曾知道所谓真相,永远不让谜底揭晓,而暗暗相信圣修伯里的“失踪”并非偶然,而是以他笔下那个神秘又可爱的小男孩的结局作为预言,悄悄安排了他自己以同样的方式步向归途……
安堂·圣修伯里,全名是 Antoine Marie Roger de Saint-Exupery ,一九○○年出生于法国里昂,一九二一年就加入了法国空军,五年后成为职业飞行员。可是他更为世人熟知的另一面,则是位以诗意的语言书写飞行文学的作家。在举世闻名的《小王子》问世之前,他已写出了《南方信件》和《夜间飞行》两部小说,以及《风、沙与星》和《飞往阿哈斯》两本哲理性的书。还有一本身后才出版的《沙的智能》,是用他的笔记编辑成书的。但是让他六十多年来成为世界上许许多多孩子和成人都喜爱的作者,还是童话书《小王子》。
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圣修伯里再度从戎加入法国空军,在一次任务中座机被击落而逃到美国,暂居纽约。一九四二年的夏天,他在长岛写下童话故事《小王子》,怀念在纳粹占领下的祖国,和在那里受饥饿苦难折磨的好朋友 Leon Werth 。在扉页的献词里他还说:“所有的成年人都曾经是小孩——虽然很少人记得。”所以他强调这本书其实是献给还是个孩子时的 Leon Werth 。
不久圣修伯里就回到战火中的欧洲,加入反纳粹的空军侦查特勤部队,仍是担任飞行员。一九四四年七月三十一日这天,当他从北非飞越法国南部进行侦查任务时,连人带机突然从雷达画面消失,从此下落不明。这位才华洋溢的作家和勇敢的飞行员,始终未能亲见那年年底法国解放,和次年大战结束、和平到来。
而今圣修伯里的飞机遗骸找到了,号称揭开了悬疑六十年之久的生死之谜。为什么我却有一份惆怅之感?
《小王子》写的是一个飞行员,由于飞机故障,被困在非洲撒哈拉沙漠,遇到一个外星来的小男孩——小王子,两人交成了挚友的故事。小男孩对作者“我”描叙他来自的地方——一个非常非常小的星球,小到只需把椅子转个方向,就可以随时欣赏日出或者日落;那里有三座小火山(两座活的,一座熄灭了),还有一朵娇气的玫瑰花……。他叙述一路探访过的星球和上面的居民,多半是些孤独而怪异的成年人(其实正是芸芸众生相),让他大开眼界。最特别的是他在地球上交到的好朋友:一只聪明而深情的狐狸,从狐狸那儿他懂得了如何建立和延续感情。在这段漫长的星际之旅中,小王子学到了最宝贵的功课:他终于学会了如何爱、如何欣赏珍惜爱的对象、如何与她相处;他也学到了爱的恒久责任。于是他决定这是回家的时候了:他应该回到自己那独一无二的小星球上,照顾那朵世上独一无二的玫瑰花。
然而他的回家之旅,必得用一种令人心碎的方式完成——让一条毒蛇咬“死”,然后他才能轻盈自在地升回星空……。作者自绘许多幅可爱有趣的插图,最后一页却是再简单也没有的寥寥数笔,合上书以后怎样也忘不了——沙漠的地平线上缈无一人,什么也没有了,只有一颗星星悬在天上。
多年来,我总觉得圣修伯里忽然连人带机失踪,必也是类似的神秘安详的情景吧。我不能想像写出这么温柔的故事的人会惨烈地死去;我愿意相信他是像小王子一样,身体消失在沙漠里,灵魂便自由自在地飞到属于他自己的小星球去了……。唯有这样,《小王子》才更像是他给这个世界的暗示,而书中的话语,也像就此得到了实证。沙漠上空那颗星星,怎么能沉到海底去呢?
记得二○○○年在巴黎,看到许多店家摆出《小王子》和圣修伯里的其他著作,纪念他的百年诞辰。法国人视他如偶像——其实不止是法国人:《小王子》一九四三年在法国出版后,同年便译成英文在纽约出版,至今已译成一百多种语文,有三百多种不同的封面——想像一下,把这三百多本说着世上不同话语、面貌各异的《小王子》全摆在一起,会是何等热闹壮观的景象!一九七五年还有一颗小行星被命名为“圣修伯里”呢。一百岁的圣修伯里、六十岁的小王子,依然让这个星球上许许多多大人小孩着迷。
前些时,有一次陪晴儿逛计算机店,在计算机游戏架上忽然发现一个眼熟的图像:《小王子》这本书竟然有游戏光盘了!原来是为《小王子》出版六十周年而推出的。六十年来,这本书的读者群也跨越几代了吧,而今竟然做成 e 世代的计算机游戏光盘,这可是作者当年怎样也想像不到的。我毫不犹疑地为儿子——其实是为自己,买下了生平第一张打算自己玩的计算机游戏。
晴儿那时还没读过《小王子》,我们一道玩光盘游戏,等于把书中场景细细走过一回。最好玩也是最需要耐心的是跟狐狸交上朋友:我们必得一天又一天地慢慢等它、找它、跟它玩游戏……最后成为朋友的狐狸送我们一件礼物:一幅美丽的版页,可以打印出来作信笺、贺卡。
光盘也有书的文本,晴儿终于读完了全书。我可以理解他读到结尾时的困惑——小王子为什么要叫毒蛇咬死他呢?我的小男孩问。我试着让他懂得:那并不是死,那只是小王子回到他那遥远的家唯一的方法。“可是他怎么能离开他的狐狸,和他的飞行员朋友呢?”我的小人儿又问。“没有办法的,他来自另一个地方,他属于那里……”我的心开始微微作疼:“有一天,我们每一个人,即使舍不得,也都终将回到我们来自的地方。”
晴儿知道我可能比他更喜欢小王子,后来在书店发现圣修伯里的“嘉言集锦”——《给成年人的指引》( A Guide for Grown-ups ),就取下来要我买,还强调是他送给我的,不过书钱暂时由我垫付。重读那些语句,我试着回想第一次遇见小王子的心情——
我想,每一个读者,在不同的人生阶段阅读《小王子》,多半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吧。从七岁到七十岁,每一个人生命中都遇见过他自己的小王子、玫瑰花,还有狐狸——或许,成为另一个人的狐狸,或者玫瑰花;而遇见,也意味着未来离开和失去的可能……
第一次读《小王子》时还在大学里,读的是中译本。十几二十岁不到的少女,关注的处处是对友情、爱情的解读。聪明的狐狸教会小王子什么是“属于”——当情感的联结建立之后,对方就成为独一无二的,而世间万物也就有了全新的意义。当狐狸与小王子结成好友之后——它用的是个非常特别的字眼:“驯养”,被小王子驯养了的狐狸,眼中曾经是平凡无奇的麦田就不再一样了,因为金色的麦浪会让它想起小王子的金发,它更会喜爱聆听风吹过麦田的天籁……(记得绿罗裙,处处怜芳草?)
驯养—— to tame 这个字,在法文里是 apprivoiser 。从书上、从狐狸的话里,这个特别的字义是去认识、联结、记取、许诺、付出——尤其要付出时间;去负起责任,成为永远、成为生命中的唯一。狐狸叮咛道:“人们忘记了这个道理,但是你千万不可以忘记:对于你所驯养的,你永永远远负有责任。”
小王子和飞行员终于也彼此“驯养”了。飞行员永远记得小王子对他说的这些话——
“人们没有时间去学习,他们到店里买现成的东西。可是‘朋友'是店里买不到的,于是人们就没有朋友了。”
“只有用‘心'才能看得清。最要紧的东西是眼睛看不见的。”
“一个人悲伤的时候,就爱看夕阳……”
“如果一个人爱一朵花,亿万星球中就那唯一的一朵,就足以让他在看着星星时感到快乐。他可以对自己说:‘在某个地方,我的花儿在那里……'”
“在晚上,你会仰望星空。……我将住在其中一颗星星上,在那颗星星上笑。当你在夜晚看着天空时,就会像是所有的星星都在笑……你——只有你——拥有会笑的星星!”
二十年后,少女已为人母,我买了一本英文版的《小王子》,送给当时正好十岁的我的“小王子”。三年之后的一天,他忽然离我而去,就像小王子那样。那段日子里,每当我的思念汹涌得将要溃堤时,竟是书中许多句子和意象安慰我、帮助我平静下来:
当你的悲伤平复之后(时间能抚平一切悲伤),你会高兴认识过我。你永远会是我的朋友,你会想要与我一起笑。你会时不时为着这份乐趣打开窗户,而你的朋友们可能会为你看着天空发笑而莫名其妙!你就会告诉他们:“是的,星星总是让我发笑!”……就好像是我给了你许多会笑的小铃铛,挂在星星上面……
尤其下面这段话,我再读时简直是震撼,好似头一回读到,更像是只对着我说的:
你不该来看我,你会痛苦的。我将会看起来像是死了,可是那并不是真的……(我来自的那个星球)太遥远了,我没法带着这个身子而去。它太沉重了。……它只会像个陈旧废弃的空壳子罢了。一个旧壳子是没什么好为它悲伤的……
从未曾有过的,我对一位作者怀着如此深的感激:他的文字给予我难以估计的安慰和超凡的信念。他使我相信:我们每一个人都像小王子一样,为着不同的缘故离开了自己的星球,来到这个世界旅行、探访、学习。死亡只是一种方式——或者形式,让我们学成之后回去,就像小王子那样。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外星人,都是留学生,今生今世只是来到地球的学习之旅。但愿到了该毕业返乡的时候,我们都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功课,不虚此行。
星沉海底了吗?其实并没有。那个新近发现的遗骨,只是他留在这个充满战乱纷争的地球上的一具废弃的空壳子、一件陈旧的宇宙飞行服而已。我决定继续相信圣修伯里是像小王子一样,回到了他来自的星球,正在陪伴他那朵早已和解了的玫瑰花,告诉她旅行中遇见的许许多多有趣的人和事……。多谢他在离去之前,留给我们这些美丽的话语。
(引自万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