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海宁市周王镇团委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新形势,以促进农村青年成长成才为目标,提高农村青年科技文化知识为抓手,发挥团员青年在全镇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生力军、突击队作用。2002年3月,镇团委在团市委和镇党委的关心指导下,利用镇政府大院内空地开辟了第二个镇级共青实验基地――梨树共青示范园。示范园位于周王庙镇政府大院东南角,面积2.2亩,项目首期投资5000元。资金来源由镇政府拨款和镇团委自筹。团员青年在镇农科站技术人员的指导下栽种了200棵梨树,预计2004年产量达到1000公斤。
一、资金落实、任务明确。镇党委、政府对梨树共青园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首期专门拨款5000元作为专项资金。镇团委配备专门力量,对梨树共青团建设实行全面负责,其它支部分工协调,聘请农科站技术员唐小兰专管技术指导,从而在组织制度上为共青团发展提供保障。
二、建立制度,长效管理。梨树共青园建立以后,镇团委专门建立日常管理制度,分解任务,避免短期行为。把共青园作为每位干部实践锻炼的场所,把这块共青园作为检验团的战斗力、凝聚力的阵地。确定每次团支部书记会议后为劳动时间,实行点名制,把劳动纳入团委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三、学习技术,典型示范。镇团委依托共青示范园建设,发展推广种养新技术的宣传阵地,成为周王庙发展效益农业示范基地。首先是加强培训,组织团干部与青年种养户一起听讲座,其次聘请专家现场指导,并且计划参观市级效益农业示范基地,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阔眼界。
通过梨树共青园示范园建设,探索出服务农村青年成长成才新模式,实现了基层团工作的活跃开展。首先是有利于更好地体现共青团的先进性,增强了团组织吸引力,增强了团的社会影响力,更好的发挥助手和生力军作用,为全镇提前基本实现农村和农村现代化作出积极的贡献。其次,梨树共青团示范通过团委产前、产中、产后直接参与产业化经营,使农村团的工作由围绕经济向参与经济,由动员号召向示范带动转变,并且结合志愿者农技知识宣传、聘请顾问讲课、外出参观学习等多种形式,共青园从实际行动上带动青年农民学习、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实现传统种养向高效农业转变,成为团办产业的龙头,服务青年的基地,科技兴农的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