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秋雨说过香港因为有饶宗颐所以才不是文化沙漠。还可以这么说,香港因为有了董桥,普及文化里才会出现优雅的语言和贵气的文字。董桥自己就这么说过:「时代要有生机,语文要有新意,否则山水人文转眼都老得优雅不起来了……」
董桥历来珍惜笔下的每一个汉字,他的文章像是用珍珠一粒粒镶嵌到纸页上的。读他的文章,你不由得不亮起眼睛,仔仔细细捡拾他亲手排列出来的每一个精巧的文字。白话文在董桥的精思巧运调动之下,既具有时代的活力,同时也保留着怆然古意。白话文能做到如此,在当今的文坛上,董桥可谓首屈一指。
与其他文人以“下笔千言不能自休”而自傲相反,董桥写文章,真正做到了“惜墨如金”。文章短小是董桥的一贯特色。自一九八六年他在台湾出版《这一代的事》至今,近二十年的写作时间里,董桥文章始终以精短的小品文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他的“不改”,一则是写作习惯使然,一则也是在努力捍卫白话文汉语文章的精纯凝练。董桥的努力已经使他在写作领域成为卓然独立的一位,成为使无数人瞠乎其后的文章领跑者。
写文章能做到董桥这般精粹,真是一件快乐的事、幸福的事。一位当代作家的作品,能让读者喜欢到甘愿花时间读了一遍之后再读一遍,甚至将其作为文章范示常置自己案头的,首选董桥。
也有人不喜欢董桥,理由是一件小事都要字斟句酌,太过精致了。然而,今天社会“随便”的文字俯拾皆是,在耳边充斥“好可爱好可爱”、“蛮喜欢蛮舒服”的幼儿用语时,董桥的精致真让人清心舒肺,充分证明了汉语言的魅力。
所以热爱文字的人一定要读董桥,读了董桥,你会时常想,刚才我说的那句话还有没有更简洁优美的说法?这么一想,我们的语言和境界就大不相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