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平湖

平湖团市委进一步完善“12355”热线服务体系

发布:2009/1/20 16:56:53   点击:2443

      1月16日,团市委召开“12355”阳光成长热线志愿者季度总结交流会议,主要回顾总结热线开通两个多月以来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不足,并对如何进一步完善市“12355” 阳光成长热线服务体系提出建议和意见。自去年11月1日 “12355”阳光成长热线开通以来,已经接待了21人次的来电来访,其中到“阳光小屋”来访的有10人,来电8人,来邮3人,反映出来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学生的考试压力、亲子关系、人际交往等方面。为了更好地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的需求和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并发挥好这支业务专业、服务积极的志愿者队伍资源,综合会议上的交流情况,今后“12355”热线服务工作重点主要围绕以下三方面开展: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多途径扩大“12355”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推广“12355”阳光成长热线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团市委继前期向全市中学生发放了2.5万张阳光热线宣传卡后,今后主要的宣传对象为中学生的家长和小学高段学生及其家长。一是利用好学校家长会这个平台做宣传。借助家长会,比较集中地、详实地宣传好“12355”的服务宗旨和服务内容,让家长们能够清楚参照目前情况自己的孩子或者自身是否有咨询的必要,以便及时帮助改善、改良自己和子女遇到的困惑、难题。二是整合校园资源,发挥校讯通和闭路电视等媒体功效。结合校讯通手机短信平台,逐渐铺开热线、小屋的介绍,采取间歇性攻势,不断提升家长的维权意识。利用闭路电视和校园广播,制作生动活泼的动画宣传资料,向校园学生进行热线服务情况的介绍,不断巩固和提升学生的“维权、自爱、自助”意识。三是整合校外宣传资源,发挥阵地功能。利用好社区、新农村、集镇、企业的宣传橱窗,以海报、简报的形式,对热线的服务时间、地点、服务内容采取问答的形式宣传,全面扩展热线的影响力。

      二、多角度开展服务,高效率体现“12355”实效性。从热线开通以来的服务人数上可以看出,阳光成长志愿服务还需要拓展服务角度,增加服务途径,更好、更全面地去服务广大青少年朋友。一是今后的服务方式要将“迎客进门”改成“迎客、上门”相结合的方式。热线志愿者今后将在坚守阵地的前提下,主动送服务下去,即“阳光小屋”和屋外阵地同时开展青少年服务,团市委和市少工委做好协调工作,在全市青少年中定期送“心理与法律”辅导教学、讲座下去,并在服务时间和服务对象上有一套相对固定的服务制度,形成长远机制。二是发掘并整合社会资源,拓展志愿者服务领域。现在“12355”阳光成长热线志愿者只有十名工作人员,当服务领域拓展为“城乡结合”、“屋里屋外”时,服务时间的扩张延伸势必影响服务质量。为解决这个矛盾,同时有效地拓展服务领域,团市委决定将吸纳乡镇街道有心理、法律服务特长的志愿者组成青少年服务工作的旁支,他们主要在家长心理、法律服务方面提供咨询和帮助。并且按照“成熟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逐步完善旁支服务功能,把工作实效摆在首位。

      三、进一步完善机制,全方位保障“12355”有序性。“12355”阳光成长热线启动之初即保证了组织、场地、人员等方面的到位,随着志愿服务工作的进一步深化,硬件设施也需要进一步的完善。一是配备一名联络员,加强信息的及时反馈上报。由团市委工作人员担任联络员职务,并建立一个QQ群,加强团市委和“12355”热线志愿者之间信息的上传下达,对“12355”志愿者的需求和工作困难及时反馈及时解决,保证志愿者在提供服务之余能无“后顾之忧”;二是购置一批书籍,作为志愿者的充电补血之用。虽然我们的志愿者都是心理和法律工作的专业从业人员,但是面对复杂的工作对象,必要的书籍参考资料还是很急需的。团市委将在今年购置一批结合这方面工作的专业书籍,并配备了一台电脑,促进工作的效率。三是完善对志愿者的考评,规范出勤管理。为了保证在“12355”服务时间人员的到岗到点,由服务队的队长和联络员共同对志愿者进行监督管理,对迟到、早退、未到的人员进行记录在案,结合《12355阳光成长热线工作制度》每年对志愿者进行先进考评。

       市“12355”阳光成长热线将始终坚持正确的发展方向,不断增强自身的服务能力,积极探索新经验、谋求新发展,为打造新时期服务青少年的实事工程、民心工程和精品工程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