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解放街道社区矫正工作正式启动以来,街道团工委联合矫正办、志愿者服务站将社区矫正和家庭帮教相结合,从四个方面入手,多途径、全方位推进社区矫正和帮教工作,有效地预防了“二次犯罪”,提高了矫正效果。
一是强化思想改造。解放街道团工委、矫正办、志愿者服务站前期研究,深入分析,针对矫正对象的犯罪历史、犯罪原因、现实表现及心理状况、家庭背景的不同特点,建立了一套差别化的心理治疗和思想改造机制。每个月至少开展一对一交流谈心一次,及时了解、捕捉矫正对象的心理变化和思想动态;每个月举至少办集体学习会议一次,提高矫正对象的思想认识和政治素质,并以谈体会,说感想为途径,内化教育成果,从世界观、人生观入手强化思想改造。
二是加强社会实践。将公益劳动和志愿服务作为矫正工作的重要手段,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开展各类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改造思想,改变形象,改头换面。组织矫正对象每个月至少参加公益性劳动、志愿服务活动一次,增强矫正对象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和集体观念,加速矫正对象融入集体,回归社会。
三是完善家庭帮教。把矫正对象的父母、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作为助推矫正工作的重要力量,每个月至少上门走访一次,了解矫正对象的生活状况和社会活动情况,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向矫正对象的家庭成员汇报矫正进度和改造表现,倾听其家庭成员的意见和建议,指导他们开展好家庭帮教,打造全方位、多渠道的立体式矫正网络。
四是建立动态跟踪机制。建立和完善了矫正对象的监护制度、报道制度、会客制度、迁居制度、请假销假制度,要求矫正对象于每个月10至15日到街道矫正办签名报道,及时跟踪了解矫正对象的出行、旅居、人际交往和活动范围,严防矫正对象与社会不良人群接触,防止矫正成果“开倒车”,预防矫正对象重回违反犯罪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