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嘉兴人文
嘉兴人文

苏小家钱塘 槜李有遗墓

发布:2009/5/15 12:11:32   点击:7412

      关于苏小小,传说众多。因为,在嘉兴有苏小小的墓,在杭州也有苏小小的墓,而且杭州苏小小墓更为著名。因此自古就有多种不同说法。一种说法是有两个苏小小,即嘉兴的苏小小是南朝齐时的名伎,而杭州苏小小是宋代的名伎。一种说法是两个苏小小是同一个人。不管哪一种说法,苏小小虽然沦落风尘,依傍青楼,但她给人的印象却是一位美丽、善良、聪明、对爱情有美好的向往和追求而又处于弱小受压地位的可怜女子形象,从而博得了历代文人及青年男女的青睐和同情,为她留下了无数诗篇。关于苏小小墓在嘉兴的记载,最早记载应该在中唐诗人刘禹锡的诗中。而中唐另一位诗人徐凝的《嘉兴寒食》一诗则更为有名:
  

    嘉兴郭里逢寒食,+ F/ Y# t' F! H$ P7 v
6 N( Y7 v" z2 p8 @/ t
  落日家家拜扫回。
    惟有县前苏小小,+ T, E5 W6 B, L- }$ Y7 T
0 i% C; k4 F5 y) ]0 z8 J
  无人送与纸钱来。1 D1 M, Q8 i8 Q! O- ^  k: |5 J* |

      此诗写诗人正巧在嘉兴过寒食节(清明的前一天),从早到晚,直至夕阳落日,扫墓人流不断。但是只有县衙前的苏小小墓前冷冷清清,无人前来祭扫和焚烧纸钱。这说明了苏小小身世的可怜。3 q6 k7 k8 E1 A* T

       关于嘉兴苏小小的传说,在中唐时最为盛行,除了刘禹锡、徐凝的诗外,李贺有《苏小小墓》一诗,虽然李贺诗并未写明苏小小墓在嘉兴,但却刻画出风雨之夜苏小小墓的凄凉冷清及苏小小幽灵的善良美丽形象,为后世众多诗歌奠定了人物基调。而李贺之诗又是从苏小小的诗中意境生发出来。相传苏小小留有诗一首:
  

       妾乘油壁车,/ `( e! v+ }/ `* |5 U7 I2 z1 r" R2 O
       郎骑青骢马。
 B7 ~
   何处结同心,% p& D* U* [; @9 X
       西陵松柏下。

      此诗写得优美而情韵深长,简练而含义丰富,给人以无限的想象空间。与李贺差不多同时的李绅在《真娘墓》一诗的序中说:“嘉兴县前有吴妓人苏小小墓,风雨之夕,或闻其上有歌吹之音。”这显然是李贺诗中描写的意境,也应该是唐代时嘉兴苏小小墓的传说情景。到了南宋时,祝穆撰写、祝洙增补的地理著作《方舆胜览》中介绍道:“苏小小墓在嘉兴县西南六十步,乃晋之歌妓。今有片石在通判厅,题曰‘苏小小墓’。”记载中称苏小小是“晋之歌妓”,这又是一种说法。可能青楼女子,同名较多,“苏小小”这个名字中,已经赋予了特定的文化内涵。

      对于这些不同说法,明代陈琏在《苏小小墓》中认为“苏小家钱塘,槜李有遗墓”。清代乾隆年间的陶元藻在《全浙诗话》中根据各种说法认为:如陆广《微地志》、鲁应龙《括异志》等“俱言在嘉兴县前”,而《武林旧事》、《咸淳临安志》等“俱言在钱塘西陵桥”,这是“因古诗‘西陵松柏’之言所误”。“西陵”在萧山,而杭州的则叫“西泠”,“音同而字异,固无容混”。假如苏小小之墓果在西陵,为什么西陵一带“杳无遗迹”,且“越诗人如贺知章、秦系、陆放翁、杨铁崖、徐文长辈,何并无只字道及”?唐时离六朝不远,徐凝写此诗时,嘉兴尚有苏小小的墓碑为证。差不多同时,白居易在杭州为太守,徐凝、张祜等都到杭州考科,假如苏小小墓真在杭州,为什么他们诗中未提及,反而要写在嘉兴呢?由此可知,“则西泠之在唐以前,实无苏墓影响也。”李贺并未到过嘉兴与杭州,他的《苏小小墓》诗也是据南齐诗而定为“西陵”。从唐人诗中看,写到苏小小墓在嘉兴的唐代诗人为多,如徐凝、张祜、罗隐、周朴等,而写到苏小小墓在杭州的如白居易“柳色春藏苏小家”、韩翃“钱塘苏小是乡亲”、温庭筠“妾本钱塘江上住”等,“则谓其家在钱塘者是也,谓其墓在西泠者非”。因此,苏小小墓确在嘉兴,而非在杭州,杭州可能是她生活过的地方。/ `0 `" c( ~  Z# L% h

       张尧同的《嘉禾百咏》中也专门有《苏小小墓》:
    

      泉下骨应朽,% F. |/ n9 |. H* s/ N# O
3 v  D3 V' B) Q* n# d9 c
  幽魂独未消。; R5 N0 e6 h9 w" u8 L2 w; `
' A2 r# b" }# x' t/ j
  几番清夜月,( Q0 `- n$ f& M
      孤影度南桥。, Y+ c. W2 T! ^9 ]

      此诗在介绍嘉兴的这一名胜时,沿用了李贺诗中的意境,设想月夜苏小小孤魂流荡、寂寞无主的情景,给人以清幽空灵之美,对她的遭遇表示了同情。) f. ]& z1 K4 V, M" p: a) |0 A5 o

      关于苏小小这样的古代名伎,到底值不值得宣传或赞美呢?杭州市在前几年重修苏小小墓时曾引发了一场争论,见仁见智,各有道理。窃以为苏小小作为一种文化象征,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人文积淀,是很难截然以是非对错而判断的,它供人们凭吊和思索,增加了景观的人文内涵。而且,苏小小作为旧时代被损害的女性形象,本身也具有美好的一面,能唤起人们的同情和良知,引发人们对美的追求。所以,最后,杭州并没有废弃苏小小墓的景点。在众多嘉兴苏小小的诗歌中也可以看到这一点。
  

      张燕昌的《鸳鸯湖棹歌》:
    贤倡巷里春风温,
   f8 y% o) L 苏小坟前夜月昏。- q: t( y2 d- G' D9 P$ ?* M  A
1 ^3 L3 T( r" H
  惟有离离青草色,
    年年寒食最销魂。/ G  c- X4 k  i6 ^5 n* \( C

       诗引用《吴地记》中的记载,苏小小生前居住在嘉兴县衙南,后来将此地命名为“贤倡巷”。“春风温”,含蓄写出苏小小生前旖旎缠绵的爱情故事,而后句又以月下孤坟互相衬托,引人联想。末两句是从唐人徐凝诗之意引出,年复一年,冬去春来,苏小小坟头青草依旧;每年的清明寒食,苏小小墓前冷清依旧,令人哀伤不已。' q- X  q" x$ h1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