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青少年
您的位置:首页 > 嘉兴青少年 > 好书推荐
好书推荐

欢迎来到《妇女乐园》

发布:2009/6/15 10:39:15   点击:7791
     在我二十岁前,我面对豪华商场精心布置的橱窗、巧妙搭配的服饰毫不动心,对哄抢打折商品的人群避之不及,直到我阅读了左拉的《妇女乐园》,对美丽服装饰物的热爱在我心中苏醒,给我的钱包带来了严重的损失,只是开始,没有结束,我将一边流血,一边快乐,直到再也感受不到尘世间光影声色的诱惑。
 
     故事背景是十九世纪的法国巴黎。那是一个巨大变革的时代--旧巴黎的改造、新旧商业模式残酷地竞争、资产阶级逐渐兴起和老贵族慢慢走向没落等,都在小说里逼真地再现。作者细腻地描摹,象时光倒流一般,带我们回到过去,我们仿佛身临其境,看着那个时代痛苦的巨变......

作为一个天才的商人,慕雷的创意无疑是具有远见的:大百货公司的构想、让有限的资金作薄利多销的运作、疯狂的广告效应、商品异想天开地陈列、各商品部合理的布局以及人性化地管理等等,这些创意使他走上了成功之路。他的那些新观念为现代的商业模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直到今天,许多商场和超市在营销的策略和管理上,都在沿用这种模式,并且颇为成功。慕雷这个人物虽然是虚构的,但是,据说在现实生活里能够找得到他的原型。因此,作者能准确地描绘出这个活生生的人物和他周围纷繁复杂的现象,当然是有赖于他敏锐的洞察力。

在那个时代,慕雷的成功就是资产阶级的胜利。他们目光敏锐,野心勃勃,勇于行动。他把商场造得象一座豪华奢靡的皇宫,使那些受诱惑而来的妇女的钱包被洗掠一空。而那些老式的贵族此时在做什么呢?瓦拉敖斯热中于他的悲观主义哲学;德·勃夫夫人经不起诱惑而习惯性地偷盗;侯爵德·芳特奈小姐在“妇女乐园”商场打工,戴佛瑞夫人的愤怒更象是无可奈何地争辩:“你看他是怎样对待这个不幸的女人......这不是侮辱吗?一个女侯爵,他强迫她象一只狗一样,跟在他从马路上拣来的奴才后面!”

在那个时代,慕雷的成功也是新商业模式的胜利。在那些旧商人的观念里,一家商店就只能经营一种商品。他们的商店外面丑陋,里面阴暗潮湿,他们墨守成规,顽固僵化。在新的商业模式的冲击下,他们的命运也就可想而知了。黛妮丝的伯父丝绸商鲍兑先是失去了女儿和老婆,接着便迎来了商店的倒闭;罗比诺因承受不了失败的痛苦而自杀;伞商老布拉徒劳地垂死挣扎等等。作为一个有良知的人,左拉同情这些小人物;作为一个智慧的作家,他认为旧的商业模式必定要被消灭掉。这是优胜劣汰,是自然永恒的法则。

富于戏剧性的是,女主人公黛妮丝就是从这样的旧式的商店里走出来的,她来到巴黎,想投靠伯父鲍兑,由于小店的不景气,才去了“妇女乐园”。她象一个矛盾体,既同情周围小人物的命运,又赞同新的商业模式。她的善良、坚强、隐忍、谦虚和耐心使她在“妇女乐园”有了一席之地。在她看来,慕雷之进入她的生活,只是打扰了她。没有慕雷,她也能够坚强地生活下去。然而,黛妮斯最终接受了他的爱,这个结局,使这本书有点象言情小说。

然而,这本书终究不是一本言情小说。

 
因为左拉是经济学家
     
      他认识到,并且承认经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主流作用,金钱使社会集团或个人活跃起来,奥克塔夫·慕雷就参与了这个时代的金钱的你争我夺。新的时代出现了新的经济形式,新的经济框架中产生了新的资本运作人——资产者、企业主和老板。
 
      慕雷是巴黎《妇女乐园》的老板,是资本运作的强者,他有强烈的扩张欲,他的经营做法甚至使人发抖、惊慌,而他却充满胜利的陶醉。他的第一桶金,是依靠娶了一个寡妇叫埃杜安夫人的遗产,奠定了这座商场的基石,即“妇女乐园”。它最初是间小店铺,然而有了这位“猛进的商业天才”,相信自己有“天不怕地不怕的不可抗拒的力量”,他敢拼,敢博,敢赌,敢闯,生意越做越红火,地盘越扩越大,最后成了几乎由四条街道围起的庞大的百货帝国。
 
      左拉对慕雷基本上是肯定的,表达了作家的现实感和客观性。在左拉看来,慕雷在商场经营上是诚信的、光明的,他不赚黑心钱,也不卖伪劣货,他有他的企业管理术和销售之道。他玩方法,不玩欺诈。他说“明码标价,绝没有欺骗”。
 
     在小说中,作家充分展示了慕雷的成功之道:经营管理的组织原则。他统治着这个百货帝国,建立了严峻的管理规范,所谓用制度——铁的纪律——管人,他的员工最害怕的一句话是“去算帐吧”!那就是叫你“下课”。“你刚刚在那儿坐着,去算帐吧”,“你顶嘴,去算帐吧”,“你的鞋子不干净,去算帐吧”,“看你脸上这份脏像,去算帐吧”,迟到3分钟,“去算帐吧”,“先生,你在看苍蝇,去算帐吧”。当然有不尽人情之处,但是,它确实起到了推动员工的努力和维系岗位的稳定作用。不得不承认,人性弱点是最容易懒惰,丧失责任心,不作为。
 
      慕雷的思想没有达到企业管理意识的最高境界:员工是老板的衣食父母,因为他们是企业利润的创造人;但是,吸收员工的钱,实行店铺股份化,是他的新经济观念的表现。这样,员工的利益就和商店的利益联系起来,容易使劳动者觉得是为自己的利益而劳作。慕雷发明的销售提成奖金,更刺激了售货人员的推销积极性。老板固然自肥,但是,员工也能得利。企业无效益,员工又何受益?
 
      在经营上,慕雷是行家里手,是个专业人士,他不光会说,自己还要亲自作:货物运转,商品陈列,提得起放得下,凡事亲躬,人称他是“巴黎第一流的陈列家”。他的经营理论是:大众受益,你也赚钱。今日商界流行一句口头禅:“人聚财聚,财聚人散”,意思是说,有了人气,财源滚滚来,反之,伤了人心,虽说整了一笔钱,但从此人心散去,损人不利己。
 
      慕雷与旧式商人不同。旧时者只靠票子挣票子,即“以继续迅速地运转资金为基础”,一年间“五十万法郎的资本,运转了四次,便做到了二百万的生意”,资本牵制着商人,慕雷说“太可怜啦”!慕雷的新经营主张是,创造、发明,开拓施展舞台:加快货物流通速度。他说:“我们不需要大批运转资金,我们惟一的努力是要非常迅速地把买进的货物卖出去,以换取另外的货物,这样可以使资本得到多次的利润。用这种方式,极小的获利我们也能够认为满足;我们的一般开销高到百分之十六,而我们从货物上只赚百分之二十,所以只有百分之四的利润。可当我们大量地而且不断交替运转货物,结果还会赚到几百万”,商人算计了利润。
 
      他非常看不起小气的低能经营者“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狭隘与短视,一件货物以“双倍价钱出售借此捞一把”。他告诉他的投资者:“(我们)是用加速经营的办法,把各种货物规定出百分比的合理利润,从销货的良好运转谋利,而越是在光天化日下进行,获利也越大。”这是高端商人的精明和睿智。
 
       他的法宝就是商品的“吸引人的廉价”,他的豪言壮语是:只要有了顾客,“你连世界都卖得出去”。妇女乐园的顾客就是所有的女性。
 
      试看一个场景:“妇女乐园”新店开业,货物低价大倾销。从开门时刻起,潮水一般的人流涌进来,便宜东西和零头货一直展览到大街,密密实实的市民妇女和女佣,人头攒动,一天就有七万顾客进了乐园。 庞大的货物“如冰消瓦解一样地不见了,象是被一群饿鬼吃掉了”。 商店打佯时,会计喊叫着当天的总营业收入:“五十八万七千两百一十法郎三十生丁”。尔后,商场的日进款额度高达八十万、一百万。
 
      慕雷的事业发展,确实让一些“墨守成规”的小本买卖和商业对手被淘汰出局。“商场如战场”,互相竞争,有伤有残有牺牲,“大的吃掉小的”,破产者固然悲伤,但是,左拉通过女主人公黛妮丝的口表达:“这是商业的一种自然的进化”,“是正当的”,“为了巴黎未来的健康,这种悲惨的肥料是必要的”。人们在理论上有争论,慕雷也提出诘问,但是,她周围的听者表示了“赞同”,连斗不过“妇女乐园”败下阵来的商人罗比诺也“没有生气”,说:“我们要承认新事物的趋势。” 慕雷懂得:“商业上是不讲感情的,要的是数目字”,是啊,数字确定经营者 to be or not to be。 慕雷说,如果他“糊涂到果真关闭了乐园,另一个大店便会在紧隔壁开出来”。
 
      我们的企业家,也有人深谙“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的道理,他认为,所谓竞争“就是让对手无法入睡”。
 
 
因为左拉是社会学家
 
      世间事物无一不可一分为二,人性也存在两级对立:善与恶,同时也表现出层次差异,正是这样,所谓对立统一、人性复杂,才有可信度。好,绝对的好,坏,绝对的坏,不是马列主义辨证观。从经济学的角度考察。左拉笔下的慕雷是个生意人,是个资本拥有人,既理性又自利。左拉对慕雷的自利,从小说的一开始,就给以揭露和批评,不过,总体来说,作家竭力充实慕雷的聆听与容纳能力。他的生意要发展,要赚钱,但仍不失做人的道德底线。比如,他苛求员工之时,也努力改善员工的伙食,满足员工听音乐的愿望,给破产的包堆在乐园安插一个职务,在他年岁大了的时候,让他有地方颐养天年,等等。这就是他能够默认黛妮丝改革方案的内因条件。当然,他爱她也是一大原因。
 
      黛妮丝是“妇女乐园”的职工,是慕雷疯疯癫癫心仪的女子,他愿意将自己交给她,因为在她身上,他看到已故的埃杜安夫人的影子,因为“在她身上只有善良和理性,只有一种成为她的全部力量的对于真理和逻辑的爱好”。小女工与大老板的恋情,本身就有些传奇色彩,而她更在老板的身上,在商场圈内构建了一个传奇世界——“商业的合作组织”。她对他说:“好啦,我要把你作成一个有为的男人。”她的动机除了缓解同事的苦痛,还可以挽回他“天才的漏洞”。
 
      黛妮丝的贫穷经历,以及她在“妇女乐园”的耳闻目睹,“最使她伤心的是店员们那种不安定的状态”,她断言,突然解雇员工,无论对于店家和对于工作人员,都同样是有害的,所以她向慕雷提出了对员工的“契约保障”。虽然慕雷从理论上“指摘(译文如此)她的这种社会主义的性质”,但是她对未来的自信,使他的心“受了波动,受了诱惑”,他一面听她讲话,一面默认了店内的“改良”和“改革”:
 
      第一,员工有了生存保障。淡季,用协商休假的办法,代替了大批解雇职工。人们又设立了一种互助基金,使雇员们得到被迫休业的救济和退休保障。老包堆进了养老院。这就是二十世纪大工会的胚胎。
 
      第二,员工有了文化生活。创办了一个音乐队,一百多人参加演出;设置了一间娱乐室,有台球、骰子和象棋;还开办了补习班,有英文和德文课,有文法、数学和地理课,甚至还有骑马术和剑术的课程。图书馆也成立了,备有图书一万册。
 
      第三,员工有了医疗保障。特约医生免费给员工治病。特别是对已婚身怀有孕的女性售货员,临盆前,“便把她送给一个指定的接生婆”。要知道,在黛妮丝任部门主任之前,有了七个月身孕的女职员都被遣散了。此刻,女售货员保莉诺也怀孕了,怕得要死,恰恰又被店内的一个粗心小伙子撞了肚子,妊妇危急,店堂负责人布尔当寇提出对她解雇的问题。这时的黛妮丝同情妊妇,也为了店铺本身的利益,在会议上庄重做出上述的决定。难怪保莉诺感恩地对她说:“你是多么好心肠啊!不是你,他们会把我仍到门外去了。”改革意志,给她带来了荣誉,在员工的心中,她是一个“令人崇敬的女人”,人们赞美她,“并且不会忘记她的美德”。
 
      第四,设置了免费浴室、酒吧间和理发厅,员工可以不出门,便享受到生活的全部——学习、吃饭、睡觉和穿衣。
 
      社会学家的左拉,用黛妮丝体现他的理想,赋予她善的品格。她的善表现为亲情、同情、宽容和理解,伤害过她的人,她不报复;轻视过她的人,她不怨恨;含辛茹苦抚育着自己的两个弟弟,“他们是她活着和劳作的唯一理由”;又尽她所能,安抚和帮助她的叔叔一家人,特别是劝慰临死前无限悲哀的堂姐的场景,更叫读者动容。
 
     一个社会学家,面对社会结构和组织中的冲突与矛盾,他有改革和改变它的欲望,但是,他的生存与思维习惯积淀下来的人道主义意识,制约了他们的改革方法和手段。左拉的同时代人,西欧的雨果不是喊出“在绝对正确的革命之上还有一个绝对正确的人道主义”吗?东欧的托尔斯泰不也主张“不以暴力抗恶”,并提倡伤害了他人的人能够做出“道德忏悔”或“道德自我完善”吗?左拉想用黛妮丝的“道德”,改变现实的“不道德”,就在情理之中了。希望劳动者过上比较有保障和安宁的日子,并且将劳动保障内容在小说中细化,就是左拉个人理解的社会进步与劳动者利益挂钩的“社会主义”,不对吗?
 
       一个真正的人,真实的人,都有局限性,左拉也一样。但是,将“社会主义”写进小说,左拉是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