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团区委在学习调研、征求意见、分析梳理的基础上,认真总结近年来科学发展观指导区共青团事业发展取得成效,并对存在问题进行深刻剖析,提出了以“四突破”为载体,积极探索团工作科学发展。
1.突破定式,增强凝聚,切实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加强青少年思想政治教育,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性,把青少年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是共青团组织的根本政治任务。一是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青年。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组织在青少年思想政治工作领域中的优良传统与独特优势,以“我与祖国共奋进,我为南湖献青春”、“爱祖国、爱浙江、爱家乡”和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等为载体,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头脑,进一步激发广大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情感和成才报国志向。二是坚持用辉煌成就凝聚青年共识。深入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宣传新中国成立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的我区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成就,引导青年充分认识南湖社会经济建设的美好前景,切实把全区广大青少年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把力量凝聚到“三区”建设上来。三是坚持思想教育方法和手段的不断创新。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年龄段青少年思想意识的关键点,探索不同的教育引导方式,进一步坚定广大青少年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积极发挥互联网、手机等现代传媒的作用,在扩大对青少年影响的同时,把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有效渗透、传递给青少年。
2.突破边界,扩大覆盖,努力实现团的基层组织有效覆盖全体青年。树立“不拘一格建组织,走进青年是关键”的工作理念,通过突破既有的组织边界,建立以共青团为核心的组织体系,使青年组织化。一是坚持党建带团建,紧跟党建步伐,积极探索创新,重点做好在“两新”组织、行业协会、居民区、工业区、商业街、集贸市场、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专业市场、科技示范基地等青年比较集中的地方建团组织或青年组织。二是突破纵向边界,打破组织层级,上级组织直接利用网络、手机、公共媒体等多种手段,直接联系青年、动员青年使组织扁平化。三是突破横向边界,打破区域内共青团各条战线、各个领域自我封闭、相互割裂的做法,推动区域内各类团组织的共建,工作项目、工作资源和工作力量整合,使组织网格化。四是突破空间边界,探索利用电子邮箱、网络论坛、QQ、MSN等网络虚拟空间建立团组织或青年组织,占领网络阵地,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引导,扩大对青年的有效覆盖。
3.突破观念,拓展作为,引导青年在投身南湖“三区”建设中全面发展。总结、提升项目带动、品牌示范、资源整合等有效经验和做法,深化青年突击队、青年文明号、青年志愿者等品牌活动,组织引导青年踊跃投身南湖建设,再立新功。一是加大创业青年金融扶持力度。通过完善“3+1”青年创业网络体系、深化青年创业贷款等,进一步促进青年自主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二是深化“青春建功新农村行动”。实施农村青年创业“燎原行动”和农村青年致富种子工程,促进农村青年成才增收。三是深化青年自主创新行动。以网上创业活动、青工技能竞赛、创业援助计划等为载体,不断推动青年创新创效。四是积极承担更多的政府青少年事务。参与和促进制定政府青少年事业发展规划,加快推进青少年立法,使青少年事务得到法律和制度保障。五是实施青少年群体关爱行动。以“希望工程”、“真情助困”行动、“托起明天的太阳”活动等为载体,热情帮助困难青少年群体。六是深入实施青少年维权工程。积极开展“青少年平安成长”、“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青少年维权岗等活动,切实代表和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
4.突破现状,奋力先行,进一步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团组织要先行、青年要先行,要求团干部更要先行。先行是一种作为,更是一种精神状态,要求团干部要充满自信、勇于担当、敢于追求、善于创新。一是加强团干部培训。开展大规模培训团干部工作,依托市委党校,对基层专职团干部进行轮训。坚持开展读好书活动,引导团干部养成学习的习惯。二是健全干部协管机制。协助党组织建立健全团干部选拔、配备、转岗等机制,落实基层团干部的政治、经济待遇。在基层团委中大力推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公推直选”,把年纪轻、素质高、事业心强的优秀青年、大学生“村官”充实到团的工作岗位上来。三是加强作风建设。把加强作风建设与带好队伍、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坚持继承和发扬“党有号召,团有行动”、“实事求是,朝气蓬勃”、“开风气之先”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引导团干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成长观,努力培养造就一支“让党放心、让青年满意”的高素质团干部队伍。